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咸鱼”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为何在古代却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宋代曹勋曾作词一首《鹧鸪天·枫落吴江肃晓霜》:“枫落吴江肃晓霜。洞庭波静耿云光。芳苞照眼黄金嫩,纤指开新白玉香。盐胜雪,喜初尝。微酸历齿助新妆。直须满劝三山酒,更喜持杯云水乡。”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咸鱼”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为何在古代却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在古代,肉除了用盐腌制之外,最初就是通过烟熏的方式,让肉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水分,然后通过肉本身的油脂和烟中细小的碳颗粒来封住肉,让其保质期更长一些。


  至于古人为什么不用盐这么便捷的方式去腌制肉呢?是因为要知道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都是与国家经济挂钩的,根据《蜀王本纪》中的记载可知:“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不仅如此,古代的食盐一直很稀少,价格自然更为昂贵,而且朝廷也一直禁止民间自由买卖食盐。虽说古代一直存在着私盐贩子,但买卖私盐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根据唐朝的法律规定:只要私盐贩子贩卖一斤盐以上,被朝廷抓住之后就要杀头。

  普通百姓已然知道买卖私盐是犯法的了,自然也就不会用私盐去腌制咸鱼,更何况是价格更加极为昂贵的官盐,那样就太过于奢侈了。不过到了宋朝的时候,朝廷专门为出海打渔的渔民们开辟了一个“渔盐”的政策,就是为出海打渔的渔民们提供用来腌制咸鱼的食盐。但这个政策极为严格,就是要按照所捕鱼的数量来提供食盐,而且这个盐的价格还不是一般的昂贵。

  此外,唐朝的黄巢起义就是由盐商发起的。黄巢起义的发起者黄巢是一名盐贩子,他一开始通过走私食盐谋求生路,但因为朝廷的腐败与苛政,再加上自己科举的屡次不第,最终导致了这场起义的爆发。而且古人对于食盐的开采与提取方式极为落后,自汉代起,开始利用盐池取盐。王廙(yì)《洛都赋》:“东有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成之自然。”刘桢《鲁都赋》:“又有盐池漭沆,煎炙阳春,焦暴喷沫,疏盐自殷,挹之不损,取之不勤。”

  因此,即使“咸鱼”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在古代却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0702.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