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首元夕词是典型的文人词,从语言到风格都典型地体现着姜夔的个人特色。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①
肥水东流无尽期②,当初不合种相思③。梦中未比丹青见④,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⑤,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释
①元夕:元宵之夜。
②肥水:源出安徽合肥西南紫蓬山,东流经合肥入巢湖,西流经寿县入淮,此处指东流的一支。
③不合:不该。相思:相思树。
④丹青:绘画用的颜料,此处指画像。
⑤红莲夜:指元宵夜。红莲,灯。宋·周邦彦《解语花·上元》:“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赏析
姜夔是南宋最后一位大词人,也是南宋著名诗人,他把写诗的江西笔法运用到词中,以江西诗风的瘦硬劲峭来救词的软媚,从而形成清刚峭拔的特色。“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肥水:特定的所指。指作者在合肥的一段情。“种相思”的“种”是句中的诗眼,指在心田种下相思情缘。“不合”二字是否定的语辞,显得峭劲拗折,似乎是表达悔恨之意,实际上正是以此来表达相思之深。这句又和上句“肥水东流无尽期”形成对照,一句绵邈,一句瘦硬,形成拗峭的效果,是用健笔写柔情。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相思情深而期待梦中相见,然而分离已久,在梦中所见的恋人甚至还不如她的画像真切,这是写寄希望于梦、然而梦也令人失望的关于相思的一层惆怅,可是就连这样不真切的梦也很快被山鸟的叫声惊醒,这是关于相思的又一层惆怅,梦里梦外都是惆怅。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作者用似乎已经不起波澜的平淡、平静之语表达分离日久的心绪。“人间别久不成悲”,我们离别得太久,不断重复的相思和不可相见的痛苦,使爱情在表面上看已不热烈了,这种麻木似乎显得已经没有悲伤。可是,真的忘却了吗?接下来两句在语意上对“人间别久不成悲”的转折,正说明了作者的相思情深从未淡忘。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如果真的已经“不成悲”,又岂能年年在元夕之夜遥遥相思呢?这首词的题目是“元夕有所梦”,结句又说“谁叫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大约元夕对于作者与他的情人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或许就是在元夕之夜相遇、相识、相恋的。
古代的元宵节是情人节,男男女女都能出门观灯,于是会发生很多浪漫的故事。正如欧阳修(或朱淑真)那首著名的《生查子》所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虽然也是文人词,但明显受到民间词的影响,浅近流畅,词中如“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人间别久不成悲”,都不同于一般相思词的缠绵悱恻,是用拗折的笔法、冷峻的笔调,来写作者内心的深情、柔情和无法言说的相思的哀伤,是所谓“深情冷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