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历史上一个十分强盛的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末期,大权基本都落在慈禧太后手上,而慈禧又是一个鼠目寸光只关心自己利益的人,久而久之,大清王朝也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说到慈禧太后,恭亲王载涛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连死都要死在光绪帝的后面,哪怕她们两人在同一天病危同一天面对死亡。她同时也是一个有手段、有能力的女人,不然怎么会令李鸿章、袁世凯这样的天之骄子,甘愿臣服于她呢?
但是她也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女人,她的眼界不够开阔,思想也太过于狭隘。有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慈禧身穿龙袍,问李鸿章这件寿袍怎么样?李鸿章听罢回答了三个字,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呢?在日军还没发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就发现日军真的十分强大,身为北洋水师的领导人,他看着桌上的日军情报陷入了沉默。虽然他是北洋水师的领导人,但是调动军队的权利掌握在慈禧手中,他也只能组织一下语言进宫去见太后了。
太后的守门宫女让他在门口稍等片刻说:慈禧太后现在只要李莲英一个人进去,其他人不能擅自入内,因为李公公正在伺候太后试穿衣服。即使心中万般着急,李鸿章也只能面含微笑的在外等候。
他的心情十分郁闷,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太后还有心情打扮自己?不过他也只能将所有的牢骚咽进肚子里。再等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李公公才从屋子里走出来,随后宣他进去说话,但此时的慈禧太后还是呆在卧室里,在等慈禧太后的时候,通过和李莲英的聊天,李鸿章知道今天慈禧太后的心情十分好,因为她马上要办60岁大寿了。
李鸿章内心也是十分无奈,太后竟然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办大寿,身为臣子的他也不能多说什么,没过多久只见慈禧身上穿了件龙袍,一脸的得意张扬,李鸿章是个人精,他当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将写好的奏章交给太后并对慈禧太后说明了这场战争的厉害,希望能引起慈禧太后的重视。
他问太后有什么办法?是否要开战?以便他提前做好战斗布局安排。不紧不慢的慈禧还沉浸在自己即将到来的寿辰中,当她看完奏章的时候,内心震惊又无措她说:如果这场仗不打的话,难道我们就眼看那些贼子以下犯上吗?但是若是打这场仗,那我过大寿的心情又怎么会好呢?
只听慈禧太后又说想来想去我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打,你去向光绪帝征求一下意见吧。让他召开大会与众臣商讨一下,但是有一点,不管打 还是不打,你们都不能阻止我办60岁大寿。李鸿章听到后满心的无奈,正当他要退出去的时候,慈禧一脸微笑的看着他说:这衣服穿在我身上,你感觉如何啊?这个问题太犀利了,这简直就是慈禧太后挖坑给李鸿章跳。李鸿章内心感到十分的为难,如果直接向太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恐怕自己有9条命都不够死的,那如果冒着良心一番赞美,又觉得自己十分虚伪,想了一会儿,李鸿章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说了三个字太大了,这三个字一般人听起来很正常,就是衣服有点大。
但是慈禧太后却明白李鸿章的话外之音,慈禧纵然心中有再多不悦,但也不能表示出什么。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李鸿章的机智,在慈禧太后身边说话做事一定要万分小心,像李鸿章这样能够成为慈禧太后身边红人的,还真的是有一颗七窍玲珑般的心思才行。
历代帝王将相无论身前作为如何,但是在死后人们也并不会将他怎么样,但是慈禧太后却是一个特例,慈禧太后掌握天下大权几十年,但是最后刚死不久就被尸体挖出来,他随身陪葬的九大珠宝也随之失踪,尸体无人管理,慈禧太后有过无功,对中国文明的进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首先我们来说说慈禧太后这个人吧,慈禧太后自己本身是满族人,当时嫁给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总共有两宫太后,后来咸丰死亡,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可是慈禧这个人权利的欲望非常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发动政变,杀死了西宫太后,随后又将几个辅政大臣给杀了,然后自己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为了继续霸占权利,不断地迫害不服从自己的大臣,同治皇帝早夭没有留下子嗣,后来又立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年幼登基但是一直都未能掌握大权,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当作自己的傀儡,可以说是慈禧太后毁了光绪帝的一生。在政治手段上非常拙劣的慈禧太后不但做事不光明磊落,而且慈禧断送了清王朝,同时也将我们中国面临在外族的枪炮之下,在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不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中国的领土被外族占据,实在是中华儿女莫大的屈辱。
黄海大战威海卫全军覆没,北洋舰队也是名存实亡,清王朝已经走向了没落的边缘。之后的戊戌变法,慈溪太后为了保存自己的权利,霸道的将变法给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把清王朝最后的一丝希望都已经破灭了,清朝已经无力在击退外族,从新确立自己的统治了。
慈禧的一生不存在争议,她将中国送向了灭亡,是民族的罪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