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历代帝王极其重视外交,唐朝也不例外,最鼎盛时期受国外朝贡多达三百,不仅如此唐朝的地域的辽阔也达到了顶峰时期并且没有依靠修长城来抵御胡人的进攻,和平交往自然也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诗题材便是由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还诞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按理说这样一个盛世应该阖家欢乐,但事实并非如此,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差点将唐朝推向灭亡。
安史之乱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影响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一次内党起义。公元755年时安禄山于范阳起兵,率20万精兵铁骑向二都发起进攻,这场政变不仅给唐朝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还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的逝去。
对于安禄山为何突然起兵造反,学者们的意见都是各持一方,就实力而言,虽然安禄山旗下皆精英骑兵,但是人数有限,相对于处在盛世的唐朝轻如鸿毛,速战速决还占优势,如果长期拉锯,结果必是死路一条。安禄山既然能够领兵20万说明此人并不愚钝,既然明知山有虎,安禄山又为何偏向虎山行呢?这一切与太子李亨脱不了关系。
作为一国之主的唐玄宗以其文武双全、治国有序的实力来看无疑是一代明君,但是作为一家之主来看,唐玄宗是一个极其不合格的父亲。
唐玄宗在位时按照惯例太子之位本属于嫡长子李瑛,但是在公元733年时,李瑛、李瑶与李琚三位皇子被武惠妃借盗贼的名义引进宫中后向唐玄宗告状说三人披甲入宫,意图不良。如此牵强的借口却被唐玄宗重视了起来,一向多疑的唐玄宗丝毫不顾父子情分,将三人残忍杀害,由此可见唐玄宗的心狠手辣。
李瑛死后,李亨承袭了太子一位。李亨吸取了前几位皇子的教训后变得谨言慎行处处、提防,即便如此李亨仍然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多次对其进行试探后险些被废。这时一向心思缜密的宰相李林甫猜透了唐玄宗的心思,于是便在他屡次想废太子之时,欲费之而后快。
太子作为皇位的接班人自然会掌管朝中内务,一来二去便与朝中宦臣与边将结成了友好关系。唐玄宗假子李忠嗣自幼与太子李亨有关一个教书先生,关系非常密切,这王忠嗣又是唐朝战功赫赫的神将,官职极高。所以说太子李亨与王忠嗣交好将唐朝西北至河东军区尽收靡下。
太子这边有了西北军区撑后腰使唐玄宗与宰相李林甫做如针毡,走投无路之下将希望寄予河北军区的安禄山身上。
于是当时的唐朝就形成了唐玄宗、太子与安禄山三足鼎立的状态。唐玄宗为了拉拢安禄山可谓是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仅将其官职连升还封为东平郡王,开启了历史上异姓节度使封王的先河。面对着唐玄宗的宠信,安禄山也投桃报李,他不惜低下头认了小自己十几岁的杨贵妃为母,后来安禄山与杨贵妃传出绯闻,唐玄宗也坐视不管。
唐玄宗有了安禄山这员大将的支持对于太子的势力毫无顾忌的打压,最终王忠嗣获罪不久就在牢中郁郁而终,这对太子无疑是致命一击,对于安禄山来说少了这个劲敌却是大快人心。
这时候的唐玄宗已经年老体衰,自顾不暇更无法保安禄山平安,想起自己曾经为了讨好唐玄宗而做的打压太子之事,安禄山变觉不妥,于是在内有太子外有西北藩镇的情况下安禄山已经骑虎难下,于是便将全部希望寄予叛变一事。
唐玄宗年过70,太子逐渐权倾朝野,登基是迟早之事,安禄山对于自己的处境有自知之明,这是安禄山发动叛变的直接原因,当然也有学者表示安禄山只是唐玄宗的一颗棋子,如今毫无用处自然丢弃,所以别说是安禄山了,就算是你面对这种局面恐怕也会选择造反放手一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