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正月十三的习俗有什么?正月十三的习俗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正月十三过年习俗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

  滚龙灯

  春节玩滚龙的习俗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一般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试灯这天傍晚,六条老龙和多条滚龙首次上街。华灯初放时,龙灯开始上下穿行,四处盘旋飞舞。街道两侧,家家悬灯,各家各户焚香放炮。

正月十三的习俗有什么?正月十三的习俗介绍

  接着,滚龙、花篮、故事灯、走马灯、鱼灯、狮子灯、兔子灯、蝴蝶灯、金瓜灯都上了街。这时路上各色龙灯川流不息,各样彩灯闪烁辉煌,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灯,次日再接着玩灯,直到十六日圆灯。

  扎彩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也就是说,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

  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豆腐节

  豆腐节是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俗风情活动。传说豆腐既能添丁,又保丰收。

  是日,由族中当年添丁的人出资,其它人捐资购买大量的豆腐,随着上灯鞭炮声的响起,男女老少互相投掷豆腐,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壮力健,生活富足,人丁兴旺,被豆腐砸中的人在新的一年会更加吉祥如意。

  祭关公

  在西安长安区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正月十三这天,要祭祀关公。而祭祀关公所用的是一种叫“添碟子”的贡品,一粒粒饱满的大黄豆被排成一溜溜屋檐,各种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被竹棍嵌接,一层层码在由几个碟子驾起来的造型上,最后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台楼阁,这就是长安区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添碟子”。

  圣虫宴

正月十三的习俗有什么?正月十三的习俗介绍

  “不过十五未出年门。”正月十三,各地农村多有制作“圣虫”的习俗,这一天,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一起和面、裁剪、雕刻、蒸煮,作春节的最后一“忙”,迎接元宵节

  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圣虫”便在这些扛得锄头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圣虫之圣,谐音“升”,圣虫宴,寄寓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

  祭海放海灯

  正月十三祭海放海灯,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习俗,据民间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当地渔民和村民沿袭着传统习俗,在岸上摆设祭品,对着大海祭拜海神,点燃烟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写满祝福的船灯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风顺幸福平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0339.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