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能一家团聚吃顿年饭就是我们永远的期望,那么土家族是怎么过春节的呢?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根据史料的记载,土家族的历史可以追踪到夏商时期的巴人。当时,巴人活动在西南山区,并且还建立了古老的“巴国”。后来,巴国被秦朝说灭,巴人也逐渐成了现在的土家族,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锻造了如今土家族人坚毅的品格,使他们不仅具有能歌善舞的生活乐趣,而且还有能征战四方的男儿血性。因此,如果要问土家族为什么提前一天过年,那就不得不提到明代的抗倭了。
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屡入侵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百姓们怨声载道。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54年,两万多倭寇来犯,嘉靖皇帝就任命张经为“抗倭大将军”,全面负责抗击倭寇的事宜。
面对倭寇来势汹汹,张经的军队一开始也束手无策,于是他就准备征集“狼兵”来助战,也就当时勇猛无敌的土家族士兵。不巧的是,军令到达土家族山寨的当天正是腊月二十九,但军令如山,抗倭又事关重大,所以不可能等过了年再走。因此,土家族的老一辈人就决定,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提前过年,因为年轻人入伍参军,抗倭作战这一去能不能回来还是个问题。
后来,土家族的“狼兵”顺利的击退了倭寇,保卫了国家的安定,嘉靖皇帝还亲赐土家族“东南第一功”的牌楼。因此,为了纪念这一次抗倭的胜利,土家族也就将新年定在了腊月二十九(小月就是腊月二十八),所以现在土家族过年也叫做“赶年”。提前一天过年的土家族,在年饭上都吃些什么呢?
除了常规的鸡鸭鱼肉外,还有土家族的特色美食了。因为一些食物制作麻烦,所以一般在腊月二十三左右就要提前准备,比如打糍粑做年糕,用米饭蒸甜酒,还有碾碎玉米做包谷糖,舂糯米做粉子等等,这些特色美食别说吃了,就是用眼睛看一眼,都让人感觉到嘴馋。
在吃年饭天的头一天,家里的人也差不多都回来齐了,全家老小就一齐上阵,共同准备第二天一早,最重要的一顿饭。当然,在吃年饭之前,需要将各种粑粑或者酒肉等祭品,放在神龛上,然后开始祭拜神灵和祖先。
接下来,一家人就开始围坐在一起,吃这一顿意义重大的“年早饭”,然后一直吃到天亮,寓意着生活越过越敞亮。在菜品方面,一般有16个菜,除了有我们常说吃的鲜鸡活鱼,腊肉青菜等等,还有一种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美味——芋头,寓意着的到头来会步步登高,或者总会遇到升官发财的好事,表达的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当然,在土家族的年饭上也还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能吃泡汤的饭。因为在他们看来,米饭泡了汤就好比是发生了洪涝,那么在这一年中也许就不会有好的收成,所以长辈们总会提前反复的交代一番,让小孩吃饭不要泡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