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究竟是如何制茶与饮茶的?

  饮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有云:周原膴膴,菫荼如饴。而且最早关于“茶”字的记载则是出现在有着“茶圣”之称的陆羽所著的《茶经》当中。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究竟是如何制茶与饮茶的?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在其《搜神后记》中写到:“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这里的“茗”就是指茶,而且《说文解字》中还对“茗”作了释义:“荼芽也。从艸名聲。莫迥切 ...”

  公元316年,在西晋政权旁落之后,北方大量人口涌入南方,然后伴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一股饮茶之风开始在南方蔓延。等到茶叶被纳入贡品之后,东晋的一些南方士族们逐渐接受了茶的清淡之风,比如东晋时期的吴兴太守陆纳就时常以茶代酒来接待上门的客人。这在《晋书·陆纳传》中是有记载的:“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

  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才是上层社会的主流,著名的兰亭雅集就是以饮酒赋诗、曲水流觞为主题。但当时贵族之间弥漫着一股奢靡之风,所以就出现了以陆纳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他们认为应当提倡以茶代酒的节俭之风,因为茶可以提神,能荡昏寐外。最重要的是,这时候的佛教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传入了中原,佛教的禅宗要求人们禅定人静,而茶正好符合这种特性,所以茶与佛进行了相互之间的融合。

  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究竟是如何制茶与饮茶的?根据西晋名士郭义恭所撰写的《广志》可知:“茶丛生,真煮饮为茗茶,茱萸、檄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萸煮脯胃汁,谓之曰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曰无酒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不是喝清茶,而是煮茶。在煮茶前要先将茶叶碾成碎末,再加上油膏,制成茶膏。之后,等到开始煮茶时,只需将茶膏捣碎,然后与茱萸、檄子等一同煎煮即可饮用。

  不仅如此,在东晋茶学家杜育的《荈赋》中,还为我们记录下了魏晋时期的秋茶采摘情况,甚至还完整地为我们呈现了在魏晋时期,茶的产地、生长、采摘、择水、择器、煎煮等场景。

  《荈赋》的全文为: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0742.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