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白江口之战中,为何唐朝能够大胜日本呢?

  公元663年,倭军与唐军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而白江口之战是中日第一次战争,当时中国处于唐朝时期,日本叫倭国,还没改名,到了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才同意日本的改名。这里有个有趣现象,日本为什么这么执着改名?而且需要唐朝这边同意?这还得从汉朝说起,汉朝时期,日本是被汉朝称为倭奴的,也叫倭国。到了隋唐时期,日本人越来越了解汉字的含义,他们意识到倭是带有歧视的意思,于是一直想要改名。但改名为什么要中国同意?当时唐朝是最强大的东亚霸主,日本想借唐朝的威名,改名更容易让别的人接受,再者,倭国也是中原王朝赐名的,改名当然还得找中原王朝。

  战争发生在公元663年8月,唐高宗李治时期,日本则经过大化改新后不久,变成封建社会不久。当时的东北亚有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其中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由于历史的原因,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称臣时而顺从,时而反叛。中原王朝一直对高句丽的警惕心很强,这种墙头草的小国,总会带来许多问题,弄不好就反咬一口。

  到了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但没有消灭高句丽,战略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后,由于各种原因只能退兵。唐太宗之所以亲征高句丽,原因是:当时高句丽联合百济打压新罗,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新罗马上向唐朝求援,唐朝下令让他们停止对新罗的侵犯,他们不听,于是就发生唐朝征讨高句丽。而高句丽当时的政权发生了变化,导致入侵新罗,当时高句丽内部大臣渊盖苏文,杀害高句丽王高建武,另立高藏为王,之后联合百济入侵新罗,造成唐朝只能对高句丽用兵,唐太宗死后,造成无法继续消灭高句丽。

  到了唐高宗时期,为了消灭高句丽,唐军兵分多路进攻高句丽,其中苏定方就由水路进攻,但当时并不是直接进攻高句丽,而是高句丽的盟军百济。百济顶不住苏定方的攻击,公元660年,百济最终灭亡,而建立百济的是扶余人,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隆等全部投降于唐朝。当苏定方率军北上时,投降的扶余人又开始萌生反叛之心,最终在百济王扶余义慈的堂弟扶余福信的号召下,许多人纷纷起义。留守百济的是刘仁愿,后来刘仁轨也来到百济镇压叛乱。

  唐军吊打日本和百济:面对百济的起义,唐军兵分两路,刘仁师和刘仁愿,率领陆军,在陆上消灭百济的残余势力,刘仁轨率领水师在白江口遇到了来支援百济的倭军,这次百济找来了日本做帮手,日本率领四百余艘战舰,在白江口和唐军对峙,而唐军这边只有170艘,不管是兵力数量还是战舰上,倭军都远胜唐军。但当时唐朝的造船技术比日本的还要先进,坚固的船体,更适合海上还行,日本的则比较小,显得比较寒酸。

  日本最重要的失败原因是:竟让把全部船连接在一起,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中国有火烧赤壁的典故,日本也没有熟悉中国的许多经典战役,偷师还未成。当唐军的火箭如阵雨般的落下来时,倭军的战船被烧的渣都不剩,无数倭军只能跳海,淹死不少。面对火光冲天的舰队,日本人是心凉的,万万没想到唐军还有这一招,他们彻底服了,最后只能退回日本列岛,不敢干涉朝鲜半岛的事情。

  日本人来的快,去的也快,还没来得及真正的抵抗,估计韩国人祖先百济心里一直在骂娘吧,这坑爹的小日本,连唐军的一波攻击都抵挡不住,最后灰溜溜的走了,海上的失败,陆上的更是挡不住唐军进攻的步伐,最后叛乱平定。

  战役的结局影响:此战之后,高句丽彻底失去百济这个盟友,独自面对唐军夹击,最终只有被灭的份上。而日本也退回到列岛之后,也怕唐朝的报复,唐朝由于忙着灭高句丽,加上灭了高句丽后,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也就放弃了打击日本。之后的日本,大量学习唐朝文化,那时候日本,遣唐使是最多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和他比,从日本出版的唐朝地图中可以看出,日本把唐朝的版图画到了最大化,可见日本对唐朝有多么的崇拜。从此日本也不敢随意和中国开战,直到1592年,日本重要人物丰臣秀吉,带领日本人入侵朝鲜,可惜依旧被明军打败,近一千年才敢和中国开战,最后也没能打赢中国。

  而当时的日本和唐朝到底有哪些差距呢?那时日本刚经过大化改新才十几年,由一个奴隶制国家到一个封建社会国家没多久,而中国都封建社会已经经过一千多年了,其强大的文化根基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成熟的汉语,经典的战役记载,唐诗的辉煌,军事制度的强大与合理,科技水平的发达等等,这些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这也是日本为了改变自身状况,才全方位学习唐朝的重要原因。发现自身落后才努力学习,这是日本大和民族一贯做法,明治维新就是一个更好的表现。

  白江口之战,唐朝不仅给力日本人一个教训,同样给日本人心中树立一个强大的中国。如果说白江口之战是中国吊打日本的战役,那万历朝鲜战争也是奋力一击,灭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甲午战争则是骄傲自满带来的后果,抗日战争则是用血与泪来吸取教训。

  白江口之战唐军为何能战胜日本?

  一、“量”多“质”差,舰船落后

  这场大海战中,倭军坐拥战船千艘,五万之众,防守的唐军战舰不过二百余艘,人数更刚过万余。那为何,在人数、战舰数量上都处于碾压的倭、百联军,居然会在这场战争中完败呢。首先,必须要理解一个概念,战争并不是依靠数量取胜,更不是靠无脑“暴兵”取胜,而是依靠着军队“质量”。虽然倭军在数量上碾压唐军,可唐军无论单兵素质,还是战船的质量上都“反碾压”倭军。

  首先,我们来看两国的士兵。此时的大唐,刚刚经历二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北逐突厥、西讨高昌,正是国势鼎盛,甲兵日精之际。反观倭国,此时的倭国刚刚在中大兄皇子的领导下推行“大化改新”,刚刚迈入“律令国家”的行列,甲兵装备都还在初级阶段,不过是由各地豪族纠合起的乌合之众,对上装备精良又久经战阵的唐军,自然是落于下风。

  其次,就是海战中至关重要的“战船”。不幸的是,倭军不仅单兵素质不及唐军,连战船也完全逊于大唐。唐军虽然只有战舰170艘,可均是楼船、艨艟。楼船高达三层,巨大无比,勘察7世纪海上的“航母”,艨艟则包覆牛皮,用以冲撞敌船。日本呢,尽管有着千艘战舰,可相比之下真是“寒酸”,长不过20米,宽则7米,和楼船、艨艟比起来,简直就像小渔船。其后的战争中,也再次证明了唐军的“船坚炮利”,倭军的“小渔船”被唐军的“航母”们一艘艘包围、击沉,犹如一场屠杀。

  二、战术失当,前后失顾

  当然,军队的素质与质量并不能代表一切,有时只要战术周密、指挥得当,还是华丽可以“屌丝逆袭”,以弱胜强。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大倭国主帅,望着自己所统领的千艘“战舰”,再看了看对面唐军区区两百艘战船,居然自信的喊出:“只要我们的大军继续前进,他们就会后退逃跑!”

  三、君臣离心,临阵杀将

  倭国军队素质、装备底下,战斗指挥一团乱麻就算了,自己内部居然还不团结,临阵杀将,堪称作死。白江口之战前,倭国盟友百济国内发生政治动荡。百济国王扶余丰因为其大将鬼室福信战功卓著,害怕他会杀死自己取而代之,便给他扣了顶谋反的”大帽子“将其诛杀。可这个鬼室福信,恰恰就是百济国内最能打的将军,更是百济、倭国抗击唐军的栋梁。鬼室福信一死,百济、倭国不仅痛失将才,更是闹得百济国内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功高震主,步鬼室福信的后尘。

  倭国、百济联军坐拥着如此”质量“的军队、如此”自信满满“的主帅,再加上内斗不断,临阵杀将的“猪队友”,如果不输给唐军,那恐怕才是历史最大的笑话了。白江口一战也彻底打消了倭国东亚最强的美梦,天智天皇惊呼于大唐的强大,立马将倭国改名“日本”,并派出使者向大唐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1592.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