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北伐:看南宋如何打烂一副好牌!史称“符离之溃”!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大金帝国的第四任君王完颜亮曾在《立马吴山第一峰》一诗中如是写到。
公元1161年十月,在迁都燕京(中都),稳定政局之后,金主完颜亮征调金国六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御驾亲征攻打南宋,因为南宋准备不足,导致驻守江淮的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退守长江。屋漏偏逢连夜雨,主持南宋镇江防线的老将刘錡染上重病,已经卧病在床,无法再组织大军组织完颜亮南侵,而建康府都统制王权又因为作战不力而被罢免,新任主将李显忠尚在千里之外,一时之间无法到任,南宋江淮大军军心涣散。
这个时候,完颜亮也并不轻松,因为他的堂弟完颜雍已经在后方起兵,攻占了中都城,登基为帝,并且宣布罢黜自己的皇位,自己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如果完颜亮撤军北返的话,寸功未建,恐怕不会令朝野上下心服,与完颜雍争夺皇位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果南宋再趁机夹击自己的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于是,完颜亮在与心腹商议之后,决定先行南下,先灭掉南宋,再率军北返,攻打完颜雍。
可是,完颜亮万万没想到,南宋大军在临危受命的虞允文指挥之下,竟然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金军的进攻,使得金国大军在采石矶受阻,完颜亮气急败坏之下,屡屡催促部将率军继续进攻,却遭遇兵变被杀。
金世宗完颜雍得知消息后,收拢长江北岸的金国大军,遣使向南宋求和,而此时的宋高宗已然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年轻气盛的宋孝宗一心想要收复中原,又怎么会答应金世宗的求和请求呢?
金世宗得知南宋拒绝和谈的消息后,调集大军驻守黄河以南各个重镇,并且形成了对南宋“以战逼和”的局面,两国大战一触即发。
宋孝宗即位之后,无愧于史家对他的评价——南宋历代君王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都想要收复中原,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在宋孝宗即位的第二个月,就为二十年前冤死的岳飞平反,并且重新为岳飞赐下谥号,对秦桧诬陷韩世忠等抗金大将、名臣的冤案平反。随后,宋孝宗又将此前被雪藏了十数年的主和派代表张浚委以重任,并且一再加强镇守边关的主战派将领李显忠等人的兵权。
做了一系列准备之后,宋孝宗提出想要出兵北伐,收复中原的想法,结果却遭到了太上皇宋高宗赵构以及极大部分文武大臣的反对。公元1163年四月,年轻气盛的宋孝宗直接绕开三省六部以及枢密院,直接向张浚以及驻守边关的李显忠、邵宏渊下达北伐的诏书,隆兴北伐就此拉开序幕。
张浚在接到宋孝宗的诏书之后,调集了李显忠、邵宏渊等人麾下大军,共计八万余人,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攻取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重兵驻守的灵璧,另一路则是由邵宏渊率领攻取虹县,打开大军北伐的通道。
同年五月,李显忠攻取灵璧,而此时邵宏渊却一直没能攻克虹县,为了加快北伐进程,李显忠派出灵璧降将前去劝降虹县守军,邵宏渊这才得以攻占虹县。说起这个邵宏渊,能力不怎么样,可是论起心胸那可不是一般的狭隘,因为李显忠劝降虹县守军,让他折了面子,对李显忠怀恨在心。
不久,李显忠建议乘胜追击攻打宿州,邵宏渊却按兵不动,李显忠只能自己率部独自攻打宿州,直到城破之际,邵宏渊才出兵……
在攻占宿州之后,宋孝宗论功行赏,邵宏渊成了李显忠的副手,对此愈发的不满,而前线大军的主帅张浚不思解决前线将领矛盾,反而支持邵宏渊夺权。不久,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率领金军先锋万余人进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但是随后,金军十万大军抵达宿州,李显忠孤军奋战,几次要求邵宏渊出战,邵宏渊皆按兵不动,入夜之后,邵宏渊部还因为错误的情报,全军溃散,李显忠力战之后,见大势已去,不得不率部南撤,因为邵宏渊所部溃军的冲击,李显忠部也全线溃散,史称“符离之溃”。
在此前的陕西之战中,宋孝宗拒绝听从虞允文死守陕西的谏言,主动放弃陕西,导致了吴璘大军的溃败,在西线丧失了战略优势。而在“符离之溃”给了宋孝宗极大的打击,宋孝宗开始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
此时的南宋朝廷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争斗不休,毫不关心溃退至江淮一线的南宋大军的生死,宋孝宗在几次朝议之中,再度坚持主战,派出张浚巡视江淮大军,可是,宋孝宗在不久之后又听信谗言,将张浚贬官外放,张浚在贬官离京的途中,染病身亡,从这之后,主战派失去主心骨,宋孝宗彻底倒向主和派一方,就有了后来的“隆兴和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