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亚德里亚堡之战:欧洲最大帝国被小部落击败

  公元378年6月12日,罗马皇帝瓦伦斯与自己精锐的帝国野战军驻扎在亚德里亚堡南部,此时正值夏初,整片军营都是充满了燥热的空气。他们正等待着罗马帝国的另一位皇帝格拉提安率帝国西部的援军赶来,一同击败两年前越过多瑙河后便一直在巴尔干半岛犹如饿狼般四处劫掠的哥特人。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格拉提安正火速赶来的时候突接莱茵河防线告急的消息,竟把支持巴尔干的援军派回了莱茵河。他更想不到的是,亚德里亚堡这个地方,即将成为他与帝国士兵的坟场。

  公元376年,罗马帝国的边境多瑙河,突然出现了一大批难民,这些难民绝大多数都是哥特人,他们因为匈人攻击他们在黑海沿岸的居住地,被迫带着家小财产背井离乡,逃往更西边。据罗马史学家阿米安记载,这些难民的人数多达二十万,其中能披挂上阵的战士有两万众。这些哥特人仓皇逃生的画面被阿米安描绘得十分生动:“消息传遍各哥特部落,迄今为止都尚未听说的一支游牧民族突然出现,有如高山上袭来的暴雪,势不可挡,所到之处或被占领,或被摧毁。”

  这些可怜的哥特人希望得到罗马帝国的庇护,在帝国内部寻求一片安身之处。对罗马帝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未曾见过的请求,早在公元1世纪尼禄统治时期,帝国就曾经将10万移民从多瑙河北岸迁至色雷斯,公元300年时,罗马皇帝也将大批迁入帝国境内的达西亚人安置在匈牙利至黑海沿线,所以当哥特人请求迁入帝国境内时,很多人都欣喜若狂,官员们称赞皇帝瓦伦斯有福气,因为大批蛮族移民不仅意味着大批适合招纳入伍的蛮族战士会增强帝国的军事实力,还意味着从蛮族那得来的税收将充实罗马的国库。

亚德里亚堡之战:欧洲最大帝国被小部落击败

  史料没告诉我们瓦伦斯对哥特人的这个请求如何答复,只说了哥特人的一支,瑟文吉部落在376年越过了多瑙河。他们越过多瑙河的时间恰好是多瑙河防御空虚的时间,当时巴尔干半岛的兵力都因为帝国东部波斯人的军事威胁而被抽调走了。这么一来,哥特人在巴尔干就如入无人之境,这对罗马帝国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威胁。皇帝瓦伦斯不得不与瑟文吉部落谈判,放宽了移民的条款,不再是由皇帝选择他们的安置地,而是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定居点。

  但由于罗马帝国未给这群新移民提供足够的粮食,饥饿的瑟文吉人开始了暴动,迫使当地的指挥官抽调多瑙河上另一支哥特部落——格鲁森尼人越过多瑙河的罗马军队去应付瑟文吉人。这位指挥官试图在宴会上刺杀瑟文吉人的首领,但却失败了,第二天,哥特人与罗马帝国的战争正式爆发。

  虽然经历过三世纪危机,但四世纪的罗马帝国依然拥有极其强大的实力。即便罗马在德国的北部、瑞士北部、多瑙河北部、尼罗河中游的领土都丧失了,他的疆域依旧北达哈德良长城,南及撒哈拉沙漠,西沿大西洋,东接美索不达米亚,在当时,拥有7000万人口的罗马帝国不仅是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还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虽说罗马依旧是一个超级帝国,但相对于早中期的罗马帝国,它已经历了极大的变化。公元一二世纪的罗马军队由军团和辅助部队组成,而公元四世纪的则是由野战军和边防军组成。

  早期帝国的军队总数有30~35万,军团和辅助部队各占一半。无论是军团还是辅助部队,都可作为机动力量前往各个战场,他们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军纪也非常严明,是早期帝国对应外敌的一大利器。而晚期帝国能作为机动力量应对大规模战役的只有野战军,边防军的职责仅是作为驻军呆在工事之后消极防守。

  根据史料,晚期帝国的军队扩充了许多,但却没有明说具体的数字,许多史学家都对晚期罗马军队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蒙森推测晚期罗马一共有55万军队,尼斯谢给出的数据则是73万,琼斯的是60万,瓦哈底的是52万,斯基尔的是50万。尽管对军队总数量的推测差异很大,这些史学家在估计野战军数量时却高度的一致,基本都是20万左右。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晚期帝国的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具有机动作战能力的军队却比早期帝国少了十多万,因此晚期罗马帝国应对军队数量上千上万的外敌时,显得颇为无力。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对比,以便加深对两种军事体系之下罗马应付高烈度战争时的不同。提笔略在公元6年镇压起义时在几个月内集结了10万人,图拉真对达西亚王国发动的两次战争投入的兵力,一次是10万,一次是15万,对帕提亚的战争中则投入了7万以上的兵力。反观晚期帝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无疑是皇帝尤里安对萨珊波斯的进攻,可是这次战斗投入的战斗人数仅有3万人,而在前些年他对抗莱茵河上的蛮族人时,麾下的军队也只有一两万人,相比早中期帝国,晚期罗马能进行野战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么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对亚德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军队的数量有太高的期望。

  哥特战争一爆发,巴尔干的罗马军队便被击败了。巴尔干的罗马军队数量较少,且大多由战斗力低下的边防军组成,轻而易举就输给了哥特人。击败了当地唯一一支野战部队后,哥特人开始大肆劫掠,巴尔干大片大片的乡村被摧毁,对防卫严密的要塞和城市毫不理睬。

  此时身在安条克的瓦伦斯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开始抽调东部的军队前往巴尔干,同时他还联系罗马西部的皇帝格拉提安,要求对方提供支援。格拉提安自然是一口允诺了这位东部同事的请求,鉴于莱茵河对面的蛮族部落安分了点,他抽调高卢的军队作为援军前往巴尔干,但就如之前提到的,莱茵河流域突如其来的战事迫使格拉提安掉转枪头转回高卢。公元378年早些时候,当瓦伦斯和他的部队已经到达巴尔干半岛时,格拉提安和他的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瓦伦斯的士兵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本人也因为援军迟迟未到而感到忧虑,尽管格拉提安承诺他仍然会赶往支援,但到了八月,夏天已过去了一大半,瓦伦斯依旧没等到他想要的援军,恰好在这时,传来哥特人正从北部向亚德里亚堡挺进,而他们的兵力只有1万。

  听到蛮族只有一万战士,瓦伦斯决定他应该前去决战,因为他手头上拥有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面对只有一万兵力的蛮族胜算很大,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军队仓促前往亚德里亚堡北部寻求和蛮族的正面对决。或许是命中注定瓦伦斯要命丧于此,他得到的情报出现了错误,罗马人误以为在亚德里亚堡北部的哥特人只是瑟文吉部落,却没想到此时格鲁森尼人也加入了瑟文吉的阵营,哥特人的兵力达到了两万之众。

  8月8日,双方已经近到可以在战场上看到对方的军队。哥特人派出了使节前去求和,但瓦伦斯断然拒绝接受和谈,哥特人不死心,又派遣了两批使节,瓦伦斯开始犹豫了。正当他安排交换人质,以保证和约的有效性时,罗马军队右翼的两支部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动进攻。战斗终究还是打响了。

亚德里亚堡之战:欧洲最大帝国被小部落击败

  哥特人在己方战线上布置了大车,罗马一方则是在侧翼部署轻步兵和骑兵,在中央部署重装步兵。战斗刚开始时罗马军队的左翼还没摆好作战阵列,但罗马人似乎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哥特人被他们逼迫得退回大车之后。

  此时,战局发生了逆转,哥特骑兵“雷电般从附近高山上冲下来,引起一片混乱,所到之处见人就杀”,他们直捣罗马军队的左翼,进而逼近罗马人的中军,而此刻罗马人的骑兵不战而逃。局势彻底倒向了哥特人,罗马人全军覆没,就连瓦伦斯也没能逃得一命,死在了战场上。

  这场战役极大地影响了罗马帝国,不仅皇帝战死,而且哥特人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待在帝国境内,成为罗马帝国内部的一颗毒瘤。直到罗马帝国西部彻底沦陷后,哥特人依然存在,还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说到底,哥特人即使两支部落联合起来,总人口也不过20万,兵力区区2万人。就这样的一个小势力,却战胜了7000万人口的大罗马帝国并从此稳定了自己在过去的罗马领土上的地盘。可见古代王朝无论再怎样强盛一时,皇帝集权的先天缺陷终究让它敌不过岁月的侵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3466.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