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赤壁之战:若郭嘉还在真能避免曹操的败局吗?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赤壁之战:若郭嘉还在真能避免曹操的败局吗?

  赤壁大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战役是以孙刘联军的胜利,曹操大军的失败而结束的。曹操赤壁失败后,大军又染上了瘟疫,不得已退回到北方,在路过巴丘(今湖南岳阳市)的时候,叹息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那意思是说,如果郭嘉这个人还活着,能随他进军荆州,就不会有赤壁之败。郭奉孝就是郭嘉,是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之一。郭嘉曾经力劝曹操急攻吕布,终将吕布擒获、准确预测孙策将死于刺客之手、建议缓攻以造成袁谭兄弟矛盾、北征乌丸刘表必然不会在背后下手等,被曹操称之为“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郭嘉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去世,赤壁大战发生在第二年,假如郭嘉活着,曹操真的能够避免赤壁失败吗?

  赤壁之战源于曹操征伐荆州。当时曹操已经占有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天下有一定势力的诸侯只剩下刘表、孙权刘璋张鲁刘备当时依附刘表,虽有一定的军队,在荆州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没有自己的地盘。西北马超、韩遂等人虽然心有自立的想法,名义上暂时还是大汉朝的臣子,也就是还归曹操领导。西川的刘璋听说曹操要征伐荆州,就派河内人阴溥去向曹操示好,曹操就给了刘璋一个振威将军的名号。刘璋又派蜀郡人张肃向曹操送去了三百名兵士,曹操任命张肃为广汉太守。这表明,刘璋在名义上已经依附了曹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征伐刘表,正好赶上刘表死了,他的继位的儿子刘琮率领全州投降了曹操。刘备得到消息已经晚了,他带着大批民众想赶往江陵城,又被奔袭而来的曹操轻骑兵在当阳打败。荆州的江北地区除江夏外,全部成了曹操的地盘。这样一来,天下诸侯还没有归附的只剩下汉中的张鲁和吴地的孙权。张鲁和刘璋相互提防,都把对方作为主要敌人,根本就不可能对曹操形成威胁,如果曹操打败孙权,张鲁还会等着曹操用兵吗?曹操需要考虑和征讨的,只有一个江南的孙权了。

  征讨孙权,曹操的短处在于缺乏水军,而荆州的投降,恰恰得到了一部分水军,让曹操补齐了这块短板。在这种情况下,郭嘉能不能说服曹操不过江?所以从大的战略上来说,郭嘉在与不在,都不能阻止曹操过江。

  剩下的,郭嘉若在,也只能在具体的战役当中起作用。

赤壁之战:若郭嘉还在真能避免曹操的败局吗?

  赤壁之战作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必说,正是这次战役开了三国模式,奠定了鼎立的基础。又因为这是后来三国都参加的战役,对当时的三个国家,对三个国家的君臣将领,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意义都非同一般。但是这当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曹操在这次战役当中的活动情况,史书记载的较少。同样的情况,曹操征战吕布、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征西北的马超,甚至征张绣、征汉中的张鲁都比这次战役记载的事情都多。我们看到的这次战役精彩纷呈的场景,大多都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而谁都明白,这是小说家言,又不能完全当真。史书当中能看到的精彩,更多的是东吴鲁肃力劝孙权抗曹的豪情;周瑜分析吴魏军事优劣,表现出那种必定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并说服孙权的纵横捭阖的智慧。至于战场上的精彩,更多的是在曹操撤退后荆州江北地域的争夺上。即便这样,刘备的三员大将关羽张飞赵云竟然都没有任何参战的记载。回过头来说赤壁之战,就是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地域,一代大文豪苏轼竟然能在他处作诗,以至于现在人们把两处赤壁称之为“武赤壁”和“文赤壁”!

  本文当然不是在附和赤壁战役有没有发生过,只是想说,赤壁火烧战船,对于曹操的损失究竟会有多大?就当时的水军来说,在东吴也不是主力部队,我们可以看一看,哪一个东吴将领是单纯的水军将领?当时的水军,最大的用处在于渡江、运兵和粮草等运输保障,真正要打仗,还是要攻城拔寨和列阵野战。否则,整个三国时期,为什么就没有发生过一次能让人记住的大规模的水战?黄盖倒是献上了诈降计,并用火烧了曹操的战船,但黄盖只是用了几十条船,还有一说,点火用的只是十条小船。曹操被烧的船是多少并没有记载,我们可以自问一下,曹操得到的荆州水军,总共会有多少条船?即便这样,还是因为风太大,燃烧的战船引着了岸上的营寨,曹操这才退军回到江北。另外有来自曹操不一样的说法,说大部分战船是他自己烧的。现在认为,曹操的兵力损失,主要在于瘟疫,这应该是可信的。曹操退兵后,孙权留下周瑜攻江陵,自己率军攻合肥。曹仁军队太少,无奈退兵。当合肥告急时,曹操只能派张喜带着一千人前去增援。即便这样,路上还有人又染上了瘟疫。

赤壁之战:若郭嘉还在真能避免曹操的败局吗?

  在这种情况下,郭嘉能说服他什么?最多也就是提醒曹操注意黄盖的诈降计策。当曹操大军大面积染上瘟疫,即便是没有赤壁战船被烧,他还能留在江南继续作战吗?其实,在战役过程中,有很多事情是曹操自己应该清楚的。比如说,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气候环境下作战问题,特殊情况下冬季也有时会刮东南风,这是一个将军应该懂得的道理,曹操作为军事家,难道会不懂得?还有以少胜多,曹操当年官渡之战不就是这样取胜的吗?在具体战法上,不是曹操需要别人给他多少建议,而是他已经不是官渡当年那个谦虚谨慎的曹操,而是变的傲慢昏聩,目空一且了。这时候的曹操身边,有没有一个郭嘉看不出多大差别。回头说诈降问题,曹操也害怕这是诈降之计(恐汝诈耳),但他已经不可一世,认为对手只是一只蚂蚱,只要一挥手就能把对方拍死。在这种情况下,东吴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聪明”之人。这时候,即便郭嘉提醒曹操,因为曹操已经审查过了(密问之),也不会听郭嘉的。不仅是曹操自己,整个曹操军中,都被这种骄傲情绪所笼罩。黄盖来降,“曹公军吏士皆引颈观望”(还有一说是“操军人皆出营立观”)。不要说这是一支前来投降的军队,就是自己军队换防,也应该是持械列阵之后再进行吧?怎么这时候就没有一个裨将偏将把自己的队伍拉出来列阵?还有水上,虽然曹操军队“船舰首尾相接”,但不可能所有船都连接在一起吧?如果有一个编队的船,或者是有几条交通联络船出来,指挥一下黄盖船队的停靠位置,也可以有点儿时间示警吧?这是一种全军性的松懈,诠释的正是“骄兵必败”,并不是郭嘉一言可救。

  另一个问题就是瘟疫。郭嘉是能够预见到瘟疫的发生还是能避免瘟疫的蔓延?古代由于战争的原因,医学相对发达的是治疗创伤,这就是同时代的“麻醉散”能够问世的原因吧。而最无奈的就是瘟疫,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染上它无例外的都会遭受灾祸。《三国志》注引《傅子》当中有一段话,曹操在给荀彧信中说:“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南方有瘟疫”,是曹操和郭嘉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即便如此,郭嘉还是建议曹操先定荆州。并且郭嘉知道自己往南方一定不会活着回来,但只要曹操决定了打荆州,他是一定会跟着去的。也就是说,只要瘟疫不在赤壁战前发生,郭嘉就不会劝谏阻止曹操的军事行动。

赤壁之战:若郭嘉还在真能避免曹操的败局吗?

  有句话叫做多谋善断,郭嘉这个人,从他自身衡量,“断”长于“谋”。也就是说,当曹操犹豫不决之时,他的强项在于帮助曹操下决心。问题的关键正在这儿,一个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曹操,这时候谁又能说服得了他?

  曹操征伐荆州还有一个怪现象,并没有召集“会议”,虽然其他大战也不会记载会议是怎样开的,但联系到一些人的说话记录,还是可以看出是有这样的讨论的。比如讨伐徐州的吕布,曹操因为连续攻城不克想撤兵,荀攸和郭嘉劝他急攻,终于擒获吕布、官渡战前荀彧说曹操与袁绍优劣的那番话、赤壁战后关羽攻樊城擒于禁,曹操一时动过迁都的念头,司马懿和蒋济劝他联络孙权的那些话,都可以证明大战前的“会议”。也许是征伐荆州已经没有了不同意见,刘表死刘琮投降又使战役过于顺利,总之在曹操这儿已经不需要这么多了。相反,在刘备集团、孙权集团,甚至西川的刘璋集团,这样的会议多而且记载非常详细,尤其是孙权集团,不仅当时清楚,甚至在日后孙权还要时时提及。这是帝王处境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不是那个臣子所能决定的。

  既然郭嘉不一定会提出不同意见,提出来曹操也不一定会听,那么,曹操说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两条,自我解嘲和推卸责任。自我解嘲,类似的话很多,像华容道说刘备,假如早放一把火,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活着了。被张绣袭击狼狈而逃,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侍卫典韦都因为他而死,曹操对下属说:“你们看吧,从今往后我不再有这样的失败了。”说袁绍若用田丰之计,他曹操能不能取胜,还说不定呐!这和战前的豪情万丈完全不一样。再就是变相推卸责任,那意思是说,我看不到的事情你们也不提醒我吗?如果郭嘉还在,他就会提醒我。这是一种变相的责备手下人,失败的责任人人有份。

  曹操赤壁失败让他的军队几乎是“伤筋动骨”,但曹操集团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仍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为什么?这种责备毕竟不是将责任完全推卸给他人,也不是问责追责,这就是曹操在怎样使用人上的高明之处吧。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此话却总难掩饰帝王的那番虚荣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4659.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