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个当面斥责曹操为国贼的大概要数太医吉平了。小说中是这样介绍吉平的:“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在为董承医病时,吉平了解到董承与自己一样痛恨国贼曹操,主动加入到董承的反曹集团,并想出了用毒药暗杀曹操的计划。不料被董承的家奴秦庆童泄露,吉平因此被捕并遭到严刑拷打。面对曹操的淫威,吉平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不过,故事虽然感人,但真实性到底如何?这是读者心中的一个大大的疑问。
发生在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衣带诏”事件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这在陈寿的《三国志》、袁宏的《后汉纪》及范晔的《后汉书》之中都能找到记载。
不过,在以上的三种历史记载中,我们是看不到吉平这个名字的。这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这个吉平并没有参与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行动。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一位太医参与了反抗曹操专政的行动呢?这个还真有,不过这位太医的名字不叫吉平,而是叫做吉本。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并进攻许昌,烧毁了曹操心腹、长史王必的军营。王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一起出兵镇压,并最终将其斩杀。
《后汉书·耿秉传》中说:耿纪早年深受曹操的器重,也因此被曹操拜为少府。但耿纪认为曹操怀有篡汉之心,于是在献帝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㔻、司直韦晃等人起兵造反,最终失败,夷三族。很多与耿纪关系密切的士族都受到了耿纪事件的牵连而遭到杀戮。
吉平这个名字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时间,大概是在元代。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一书》中记载,元代的早期剧作家花李郎就已经创作出了《相府院曹公勘吉平》一剧,不过到现在也仅剩残曲;《三国志平话》中的吉平故事与小说中的已经比较类似,只不过把刘备也拉了进来。故事结局与小说中的基本相似。
从以上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历史上所发生的太医谋反事件,事件比小说中的推后了十八年,而且小说家还把人名搞错了。这两个错误是怎么发生的呢?
第一个时间上的改动不能称之为错误,应该说是小说家特意安排的。是用来刻画曹操的凶暴残忍用的。这是对元代杂剧、平话创作的一个继承与发展。
第二个则完全是小说家的问题了。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个也不能怪罗贯中,要怪就怪唐代为《后汉书》做注的李贤。他在为《后汉书·耿秉传》做注时,就在太医令吉㔻处做了一个注解:“㔻或作平”。加之元代以来的民间艺人们都已经习惯了用吉平这个名字,因此,小说家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将错就错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