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以汉景帝意欲削弱汉初封下的诸侯国的实力为起因的一次叛乱。七国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以吴楚两国的军队为主力西进逼犯长安,最后在梁国境内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梁国的军队合击打败了。其实这次的叛乱的失败,离不开吴楚联军所做出的两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刘濞画像
第一就是在起兵之初,因为吴王父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吴军帐下的大将军田禄伯曾提建议,认为将所有大军联合成为一支庞大的军队会有两点劣势。一是庞大的军队行军缓慢,不利于战事的发展,这样会让敌军有足够的时间增援。二是倘若兵分两路,一路西进,另一路入武关在关中会师,能加大战争胜利的把握。但是遭到反对,认为这样可能会有叛乱的危险。如果吴王采纳了意见,那么另一支军队极有可能同周亚夫与会绕后的军队相遇,战事也极有可能改写。
第二个就是吴楚联军在梁国境内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一位姓恒的将军建议扬长避短。不在梁国浪费时间,而是率大军直取洛阳,稳定关中,即便不能拿下长安,也能定下天下大势。然而众人认为恒将军年少无知,没有经验,所以也未采纳。最后,他们在梁国僵持的时间里,周亚夫有了充足的时间绕后截断粮草,进而一举击败叛军。
吴楚七国之乱,虽然起初胜在了早先有所预谋和声势浩大的军队上,但是最后还是输在了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上。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所发生的
早先汉高祖刘邦分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里经过多年的经营,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大大地提高,在汉朝文帝、景帝时期就对中央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于是中央开始削弱地方诸侯的实力,但遭到抵抗,七个诸侯国联合起兵造反。这七国分别是刘濞的吴国、刘戊的楚国、刘遂的赵国、刘辟光的济南国、刘贤的淄川国、刘昂的胶西国和刘雄渠的胶东国。
七国之乱
在这七国之中势力最大最强的当属刘濞的吴国。当年高祖刘邦陆续分封了九位诸侯王,这些诸侯王的地位仅仅次于中央的皇帝。他们在自己广袤的封地里独揽大权,铸造金币,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而吴国的刘濞就凭借自己封地内丰厚的铜矿,大肆开采,众多亡命之徒都为他效命。天长日久,势力渐渐膨胀,终于在七国之乱中有实力成为众王之首。并且在战争当中,公然自称为东帝,同西边的汉景帝对抗。
实力其次的就是楚国的刘戊,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的孙子,楚国的第三任王。刘戊为人轻佻,不守礼法。汉景帝二年,太后去世。刘戊在长安守孝期间还时常饮酒作乐,纵欲无度,被人告发。汉景帝就趁机削了刘戊的部分封地,这就令他对朝廷怀恨在心。汉景帝三年,刚好碰到吴王起兵反抗朝廷,刘戊也就率领强悍的楚国军队加入了叛乱当中。
其他的诸侯王虽然实力不如吴、楚两国,但是仍旧不可小觑。当七国的部队会合后,足有五十余万,远超汉廷派出的十万军队,但是他们还是输在了短小的眼光和道义上。
西汉七国之乱介绍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
西汉前期形势图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在现今的扬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义,向西进发同西面的楚君会合共同朝着长安奔去。会合后的吴楚两军是这次叛乱的主要军队,同时的齐王守在临淄不出,赵王则勾结匈奴意欲共进长安。
得知叛乱后的汉景帝开始准备出兵镇压一事,此时有人建议诛杀晁错以应付七国的“清君侧”之由。汉景帝批准了,于是倒霉的晁错被满门抄斩,晁错本人也被腰斩在东市。然而这并不能平息七国之乱,因为七位诸侯只是打着“清君侧”作为幌子而已,实际上要清的就是皇帝本人。最后汉景帝终于以晁错为代价,决心扫除七国。
吴楚等国的联合军队遭到了处在长安和东边诸侯国之间的梁国的顽强抵抗,虽然吴楚竭尽全力攻城,却始终不见成效。就在叛军攻打梁国的时候,周亚夫率领的汉军暗地里阻断了叛军的粮草供给。不久吴楚等国的联军因为粮草不足,士兵饥饿导致战力不足。于是被朝廷的军队大败,吴王率残军难逃到东越的境内,却反被越王杀死,献给汉朝,其他的诸王都像楚王一样自杀身亡。七国之乱也就此结束,汉王朝的中央集权也极大地增加了。
吴楚七国之乱是谁平定的
西汉景帝时期,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军队发生叛乱。因为七国军队早先就有预谋,所以起初由东向西的进军很顺利,直到梁国碰到刘武的抵抗,进军才被挡下来。但是七国的军队足有五十万,在叛军连续的攻打下,梁王刘武是接连向驻守在外的周亚夫求援。但是周亚夫没有急于一时发兵,而是南下截断了叛军粮草后,以静制动,最后以少胜多击败了叛军。
周亚夫画像
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无疑是周亚夫的功劳最大,因为他懂得制造机会,懂得等待正确的时机,所以才会有三月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叛乱。而这个周亚夫早先就不是一般人,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博的儿子。因为兄长周胜犯了杀人罪,朝廷削掉其爵位,转给周亚夫继承。
周亚夫自小熟读兵法,带兵打仗自有自己的见解。他改变传承已久的以战车为主的作战方式,转而以短兵、起兵那样的冲杀战术,这一变化也为后来武帝时期对匈奴的作战提供了战术基础。周亚夫治军极为严格,在治下的军队纪律极为整肃。汉文帝时期,匈奴进犯长安,文帝分派了周亚夫等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长安外围。在文帝亲临犒劳三军之际,只有周亚夫的军纪是严整威武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汉文帝对周亚夫是赞赏有加,在他临死之际都对将来的汉景帝叮嘱再三,说周亚夫实在危难关头靠得住的将军。
事实证明了汉文帝的判断是正确的,周亚夫带军打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汉景帝三年,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西汉七国之乱历史电视剧简介
历史上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令当时举国震惊,后世也都对这次的诸侯王之乱加以诸多评论。在这场动乱里,汉景帝以误杀了大臣晁错为代价,下定决心讨伐七国叛军。在国家的危难关头,周亚夫率兵在梁王刘武的协同下,平定叛乱,并大大地削弱了个诸侯过的实力。西汉王朝经历此战后,因祸得福,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来的汉武帝盛世奠定了基础。而关于这场叛乱,现世就有历史正剧《汉武大帝》加以再现描述。
《汉武大帝》剧照
电视剧《汉武大帝》是由胡玫指导,陈宝国、焦晃、归亚蕾等著名演员主演的。电视剧于2005年初上映,整部剧主要讲述的是西汉武帝的统治经历和他在位时所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正是因为汉武帝的雄才伟略,知人善用,以及整个民族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最终使得中国成为两千年前东方大地上的一个最为强盛的国家,是当时世界毋庸置疑的中心。
在《汉武大帝》的开头几集里,就着重花时间再现了当年轰动一时的七国之乱。因为高祖刘邦时期留下来的诸侯国已经日渐强盛,各个都是拥兵自重,这导致中央王朝无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控制,相反还被它们牵制。虽然外有匈奴的侵扰,但是汉景帝听取了晁错的意见,先平定内部的诸侯势力。之后同进京朝见的弟弟梁王刘武结盟,一同削弱其他诸侯王。
然而诸侯国极力反对中央削弱地方的做法,于是打着“清君侧”的弃旗帜进军长安。景帝在压力之下,杀了晁错,但是吴王没有罢兵。于是景帝派周亚夫为大将军东下讨伐齐国叛军,后同梁王的军队前后夹击消灭了七国部队。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景帝初年,同是刘姓的诸侯王因为不满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做法,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帜开始了实际上的叛乱行动,史称七国之乱,或是七王之乱,最后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刘武据守的梁国军队一同消灭了。
西汉初期的诸侯国
有说引发七国之乱的就是当年发生在长安宫中的奕棋事件。汉文帝时候,年幼的吴王长子刘贤来到长安,陪同太子刘启也就是日后的汉景帝玩耍。一日两小儿在下棋,那刘贤为了赢棋对刘启态度不恭顺,被刘启拿棋盘砸死了。刘贤的尸体被运回吴王刘濞那里,但是刘濞说天下都是刘家,就葬在死去的地方,于是又被运回长安。吴王刘濞自此对朝廷怀恨在心,最后借削藩一事,起兵反叛朝廷。
事实上七国之乱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日益严重激化的后果。早在汉高祖时期,刘邦当年平了淮南王的叛乱后,东南广大的地方远离朝廷疏于管制,于是命同行的刘濞为王世代管辖此地。其他的刘姓诸侯王也都如此被封在各地,刘邦寄希望于同姓的子弟帮助皇帝共守天下。
在高祖和惠帝时期,因为各地的诸侯同中央的皇帝血缘亲近,所以的确起着共守天下的作用。但是到了汉文帝的时候,诸侯王们大多都已经历经三代了,同中央的那道亲情联系几乎没有了。反而是这些诸侯王,尤其是吴王凭借封地内丰厚的资源和人口,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欲对诸侯的势力进行削弱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必然使早已拥兵自重的诸侯王们无法接受,最后联合起兵来反抗中央王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