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清末国力衰弱,西方列强兵坚炮利,主要是差在火器上。但是我们的火器发展起始早在明朝末期已经大量装备了军队,如果不是一次兵变,历史的进程可能要重新书写。这个兵变就是孔有德的吴桥兵变。
明朝宰相徐光启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对西方科学非常有研究。在军事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在登州(蓬莱)建立军事基地,从葡萄牙进口红衣一大炮(加农炮),请来100多葡萄牙的军事人才,指导明军学习火炮使用和建造技术。登州巡抚孙元化正是徐光启的大弟子。
在登州训练的军队中,有两个后来很有名气的人,一个是孔有德,一个是耿仲明。这两个人都是辽东人(现在的辽宁)。原来是明朝皮岛(在鸭绿江口附近)总兵毛文龙的部下,毛文龙战功显赫,但是拥兵自傲,不服明朝名将袁崇焕辖制,放纵士兵,被袁崇焕杀掉了。后来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靠登州巡抚孙元化帐下,各守要害。
孔有德的部下多为辽东人,与山东不对向来不和。但是这支军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是一支王牌部队,只是一直没有派到战场上。当皇太极率领满族军队攻打大凌河(现在的凌海),明军祖大寿等部被包围,孙元化派孔有德率部援助,从海上出发,不日,借口北风强劲,退回登州。孙元化有命令从陆路驰援。
大军行动迟缓,行军多日,到达河北吴桥。由于辽东军和山东军政向来不和,一路供给无法保证,军粮基本自己筹措。到达吴桥时,当地政府没有安排军粮,孔有德部下一士兵冲进一当地人家,欲强索一只鸡,这家人家坚决不给,结果发生了激烈冲突。
孔有德等就此举兵叛乱,攻县掠城,一路南下,一直攻到登州城下。登州巡抚孙元化主张安抚这股叛贼,失去多次剿灭机会,只是叛军顺利攻到登州城。另一个辽东将领耿仲明的策应下,加上孙元化对叛军仍抱有安抚幻想,叛军攻下登州。
在叛军一路胜利和朝廷安抚无效的情况下,朝廷派出大军一路攻打,孔有德等率部1万多人投降了满族头领皇太极,同时带走了大量的红衣大炮等火器和有关技术人员,是皇太极的军队攻击力大为改观,致使满足部队以后攻城略地、入关南下更加无坚不摧。
这次叛乱的导火线是一只鸡,但是这只鸡的背后,有深刻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
一.明朝军队弊端
明朝军队克扣粮饷一时很普遍,士兵掳掠经常发生,尤其辽东为甚。袁崇焕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后,其部下更是难以控制。加上山东各地对辽东兵另眼相看,不予援助,也是其原因之一。
二.控制不力,犹豫寡断
孙元化虽然战功显赫,但过于相信孔有德等人,把最先进的武器设备交给他们,没有有效地控制这批部队,致使一旦叛乱,反受其制。在剿灭叛军过程中,无论从自身责任来看还是从国家利益来讲,孙元化的犹豫寡断都是致命的。
只是可惜的是,清军占领全国后,清朝皇帝再也没不重视火器更新,武器建设方面就停滞不前了,再也没有徐光启这样的例子了。到了八国联军攻打大沽炮台时,我们的大炮还停留在200年前的水平,任凭僧格林沁的部队凶猛强悍,但是无奈武器落后,只能眼看北京陷落了。可以说这次叛变的历史性后果,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在火器发展方面被中止了,可能这是一个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后果了。
吴桥兵变也告诉我们,用人之道至关紧要。有德有才之人,是用人之上选,这样的人,历史不乏其数;有德无才者,其道德榜样作用仍可影响后世,作用还是积极的;无德无才者,其本身也没什么,基本上没什么可怕的;无德有才者,如果驾驭不利,其害之深,影响之深远,其远甚于无才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