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其:“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
看起来还是个明君,但实则不然。此人猜忌多疑、刻薄寡恩,更要命的是自己明明是个军事白痴还要对前线指手画脚。他为了成就自己的私心,逼死了武功郡王德昭(太祖之子),害死了涪陵王廷美(自己的弟弟)。高粱河之败就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满城之战前他还授以边将阵图,多亏将领们知道变通,没按照他的意思作战,结果打了个大胜仗。像这种不懂军事却总以为自己在军事上很高明的人真的无可救药,宋军的最高领导是这样一个人,也难怪要失败。
辽:
萧绰(萧太后,小字燕燕)
“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多。”
萧太后女中丈夫,是中国古代女性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代表。观其在秉政后的内平不服,外御强敌,亲征澶渊等一系列活动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此人的雄才大略诚可谓当时的佼佼者。用人方面唯才是举,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人尽其才。比起她的对手----一无是处而又自以为是的赵光义真的强之百倍。
对比结果:辽优势明显
二、将孰有能?
宋:曹彬、米信、崔彦进、田重进、袁继忠、潘美、杨业等
先说说曹彬。他在歧沟关之战中是宋军的“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也就是东路主帅。东路军是此次战役的主力,有大约十万之众,还有“西北道都部署”米信一部作为犄角,所以说宋太宗把大部分赌注都压在了曹彬身上,那么曹彬作为统帅又如何呢?可以看看曹彬以前的战绩及表现。
曹彬在宋太祖时期主要参加过两次战争:一为伐后蜀之战,当时作为归州路都监;一为灭南唐之战,作为主帅。观其在这两次战役中的作用不难发现,此人是个儒将,战术无奇,不能制下。
伐后蜀之战中,宋军兵分两路(北有凤州路,东有归州路),曹彬作为东路都监起了什么作用呢?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军纪上,归州路三万人马在他的监督下一路军纪良好,秋毫无犯,受到太祖的嘉奖。“诸将每过一地,咸欲屠城,独彬禁之。”可见他很好地压制住了部下。但当时他的部下都是谁?也就是张廷翰、李进卿这些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况且有主帅刘光义镇着,没出什么乱子也是正常。而且在这次战争中,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经典的战术运用,军队过了夔州之后就没有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
在作为主帅伐南唐的战役中,他当时的部下是潘美、李汉琼、曹翰等大将,这次的军纪依然很好。他是怎么制下的呢?原来,出征之前宋太祖早已看出此人难以制下,所以“授以匣剑,曰:‘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潘美等皆失色。”,靠着尚方宝剑,他才管得了部下。而且在这次战役中,也未见他有什么战术上的成就。倒是王明、樊若水这些人屡出奇招,樊若水献计在长江架浮桥,王明“植木疑兵”,才帮助曹彬获得全胜。
所以说,曹彬如果没有什么赖以约束部下的东西就管不住部下,如果部下无能自己也就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显然不是统帅之才。这样,在歧沟关之战中,他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再加上不能压制众将,最终几近全军覆没。
米信、崔彦进完全是战将类型的。米信(奚族人)活生生的一个大老粗,竟然也被委以一路主帅;崔彦进是宋初将领中参加战役最多的一个,经验丰富,勇猛善战,在歧沟关之战中作为曹彬的副将,但起的作用不大。
田重进、袁继忠。一个是定州路都部署,一个是定州路都监。这两个人在歧沟关战役之初倒是打了几个漂亮仗,但是辽兵援军一到就不行了。不过从整体上看,袁继忠倒还算个可用之才。
重点要说说潘美。
潘美在歧沟关之战中的表现说是令人费解。综观潘美从前的战绩,我怎么也闹不明白潘美究竟怎么了。
潘美在宋太祖时期就受到信任,伐南汉一战更是铸就了他一世的威名。那次,他作为主帅带领六州兵马伐南汉,首先包围贺州。南汉将领伍彦柔率三万兵马来援,潘美闻讯,退兵二十里,设伏于南乡岸。伍彦柔率前军来犯,宋军伏兵四起,大破南汉军,擒斩伍彦柔,枭首示城中,城中人惧,开门纳降。潘美攻克贺州,乃出声东击西之计,声言顺流直取广州,实则疾趋昭、桂,连克昭州、桂州、连州,进逼韶州。南汉大将李承渥屯兵10万列阵于莲花峰下,前置群象,列为象阵,军威大振。初战宋军少却,而后潘美下令用拒马列于阵前,用劲矢攒射群象,象负痛狂奔,前为拒马所阻,乃掉头奔向南汉阵中,南汉兵为践踏死者不可计。宋军乘胜取韶州。之后,南汉军无战心,所过皆降,最后进趋广州,南汉主出降。
观此战,潘美指挥宋军征伐南汉,战胜攻取,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其中又巧用战术,以智取胜,以少胜多。
再看在歧沟关之战中,潘美好象完全换了一个人。刚开始时,率军出雁门,取云、应、寰、朔四州,实为辽守军单弱,故所过皆降,无足称道。而东路曹彬败后,辽十万大军西进,潘美、杨业等受命掩护边民撤回雁门,然后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这段故事了。潘美不听杨业的建议,而听信大言不惭的王侁,又违约不援救杨业,致使狼牙村、陈家谷兵败,杨业被俘,绝食而死。到了这里,我不禁要问,这个人还是那个曾经威震南邦的潘美吗?我知道,辽军与南汉军不可同日而语,但前后的反差还不至于如此之大吧?他至少应该做出点正确的决策,减少些失败的损失吧?而他“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辽兵败走,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简直畏辽如鼠。难道他有恐辽症?还是只是因为嫉妒想陷害杨业?还是过去了20年,他变成老糊涂了?不明白。
再说说杨业。
杨业自降宋之后,官职从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到云州观察使,一直镇守雁门关。多次击退来犯的辽兵,最精彩的一次就是980年的雁门之战。是年,辽遣大军十万,自云州南下侵宋,至雁门关前。雁门关内仅有守兵数千,杨业自知寡不敌众,乃自领骑兵自西陉出关,延小路迂回至雁门关北口,自辽军之后掩杀。辽军方欲攻关,忽遭背后袭击,又不知虚实,所以大溃,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悔被擒。此役,杨业因功迁至云州观察使,更加受到太宗信任。
歧沟关之战,杨业部出雁门,收寰、朔、云、应四州后还屯雁门。曹彬歧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退后,潘美、杨业受命护四州百姓撤退。耶律斜轸大军来追,杨业建议避其锋锐,结果遭到王侁的讥讽,受激出战,狼牙村中伏大败,退至陈家谷,不见援兵,遭擒而死。
总体来说,宋军的将领脱胎于五代,勇猛方面不输契丹人,但极少有谋略过人的。此次参战的将领中,只有潘美在战术上有些造诣,但这次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表现的与其他庸将无二。
辽: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抹只、耶律奚底等
耶律休哥,字逊宁,契丹大将,号称“战神”。
休哥早在979年高粱河之战中击败宋军主力,名声大震。
满城之战,燕王韩匡嗣不听休哥之言,中了宋军诈降之计,被宋将刘廷翰、李汉琼、崔彦进等杀了个屁滚尿流,只有休哥一路兵马俨然而退。
瓦桥关之战,辽景宗耶律贤亲征,围宋瓦桥关(即雄州)。宋雄州刺史张师斩关突围,休哥自领麾下截杀,击斩张师,从骑惊溃回城。宋军援兵集结在拒马河南岸,休哥率领精骑涉水突击宋军,宋军无备,且无统一指挥,被击溃。
歧沟关之战,曹彬拥兵十万,声威浩荡,幽云震恐。休哥措置有方,与曹彬对峙,自知兵少,不与争锋,时常派轻骑袭扰,又切断宋军梁道。曹彬因粮饷不济,下令退师雄州,又被宋太宗阻止,裹粮复前,与米信军会合。此时,萧太后引援兵至涿州。曹彬无法压制部下的贪功情绪,只得强攻涿州,遭到休哥与萧后两路钳击,冒雨南撤。休哥率精骑自后追击,至歧沟关追及,曹彬军大溃,曹彬、米信引数骑遁走,宋军退至拒马河,争先恐后抢涉,自相践踏,折兵逾万,血染河水,尸塞河道。
耶律休哥在此战中与在高粱河之战中一样,在契丹军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宋军与辽军初期的历次战役,耶律休哥都参加过。而且百战百胜,真正的失败只有一次,就是徐河之战中败给了“黑面大王”-----宋将尹继伦。
史称其“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卒乐为之用。身更百战,未尝杀一无辜。”
契丹得将如此,夫复何求?
耶律斜轸,字韩隐,契丹重臣。
公元979年,宋太宗征太原,再征幽蓟,他先于白马岭救出耶律沙,后在高粱河之战中与休哥携手击破宋师。休哥与斜轸,是当时辽军的两大支柱。
辽景宗死后,萧太后称制,时人心不宁,内忧外患。耶律斜轸与韩德让二人倾力辅佐太后,契丹才稳定了内部。
歧沟关之战,宋师三路并进。萧太后亲征赴援幽州,将西线的战事交给了耶律斜轸,拜为山西路兵马都统。
耶律斜轸不负众望,在蔚州巧施计谋击败宋军。宋军田重进、潘美两路均败。不久,“杨无敌”被迫迎击。耶律斜轸在狼牙村设伏,击败杨业,追至陈家谷,将其生擒,杨业绝食而死。
耶律斜轸横扫山后,将被宋军夺取的山后诸州尽数收复。
耶律抹只,字留隐,契丹皇族大将。
耶律抹只这条命应该说是拣来的。公元979年,宋太宗征河东,辽主应北汉主之请,发兵相援,谴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敌烈为主将、枢密副使耶律抹只为监军,一同引兵赴援,在白马岭被大涧所阻,宋将郭进严整以待。耶律沙主张待后军赶到再行攻击,敌烈与抹只都认为迅速出击可一举歼灭郭进。结果两下交战,耶律敌烈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阵亡,耶律沙与耶律抹只也陷入绝境,若不是耶律斜轸及时来救,两位契丹大将可能就此终结了。
高粱河之战,抹只协助休哥大破宋师,才以功释罪。
满城之战,辽军溃败,抹只部伍不乱,整师而退,受到诏书褒谕。后拜东京留守。
歧沟关之战,抹只领东京(辽东京为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兵援南京(幽州),与休哥克宋军于涿州之东,迁开远节度使。
耶律抹只在当时的契丹虽地位不算很高,但与耶律沙等齐名。史称“当高梁、朔州之捷,偏神之将如沙与抹只,既因休哥、斜轸类见其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耶律奚底,契丹皇族大将,勇武过人,箭法奇精。
此人是员战将,歧沟关之战在耶律斜轸帐下听用,陈家谷之战一箭射中杨业,使其落马成擒。其余没有什么建树了。
总结:契丹诸将,能够团结对外,比起争功贪利的宋将为优。就个人能力而言,休哥为名将,不逊色于当时任何宋将。斜轸其内小有政绩,其外大有战功,当时的宋将中,亦罕有其比。抹只、奚底之辈,寻常战将,而此类将领,宋军比比皆是。
对比结果:辽稍占优势
三、战略战术对比
很明显,宋起初采取的是外线进攻,辽是内线防御。
宋军的意图是,以曹彬军主力持重缓行,吸引辽军的注意,使其不能兼顾宋军其余两路的进攻,等到田重进、潘美尽得山后诸州,再一举拿下幽州。
乍一看来,似乎甚妙。
实际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三路大军相去百里,各自情况岂能尽知?况且辽军骑兵神速,援兵不消时日,东路大军缓行,辽兵早已严阵以待,安能保其必胜?
三路大军无统一主帅,赵光义远在汴“遥控”指挥,犯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的错误。萧太后可是亲征的啊!
辽军面对宋军三路来功,取舍有次。
以保卫幽州为初期目标,待宋军锐气已失,再行逐个反扑。
战术上,休哥一开始采取防御态势时,疲敌之法,运用巧妙,使宋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在彷徨中全军覆没。郁闷啊!
总评:不需要说什么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