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张元干写的《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百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贺新郎·寄李伯纪 ①丞相

  【原文】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①李伯纪:即李纲。下文的“谪仙平章”指的也是他。


  【译文】

  拖着手杖登上高楼,北斗星低垂,江面掀起万顷波浪,月色流泻在云烟迷漫的水边汀洲。劲风扫尽浮云,还在怒吼,所以无法乘坐晚舟连夜飞渡。北面飞来的一群鸿雁,已经栖宿在萧索的芦草深处。心情惆怅,遥望山河,更觉得自己孤苦。人们此刻正在酣睡,鼾声如鼓。有谁肯来陪我,在酒兴中起舞?

  从扬州仓皇逃出已有十年,好像做了一场噩梦。独倚在寒气渐重的高楼,为国而忧,恨不得一口气吞没骄横的胡虏。我想手提三尺宝剑,亲自杀死金人的统治者,不留下像昭君弹出琵琶怨语那样的怨恨。空自叹息宝剑暗淡无光,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请你评论看看,是否可以归隐苕溪,江边垂钓?要乘着浩荡的长风,高飞直上万里!

  【鉴赏】

  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当时宋金和议,大局已定。可重臣李纲不顾多次因上疏反对和议而遭到罢免,仍再次上疏,坚决反对议和。这首词就是词人听闻李纲之举后给李的寄词,在词中词人表达了对李纲的支持,并且抒发了自己收复河山、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词人登高远眺,面对深夜的江景,发出知音难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慨叹。开篇六句,写词人登高远望,满目尽是凄凉之景,饱含对国家的忧思,词人孤单的身影颇能给人震撼。“怅望”二句,借景抒情,景色凄清,心中更是抑郁,举世皆醉唯我独醒,这是怎样深沉的感慨啊!这一句承上下,引出下文对李纲的思念。“谁伴我”两句,从东晋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中化出,以抒自己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苦无知音的寂寞情怀。

  下片暗写对朝廷屈辱和议的愤慨和斥责,词人对李纲充满敬仰,坚决站在李纲一边。“十年”以下五句,直抒胸臆。首先借用杜牧诗句,表达对朝廷懦弱求和的抗议;然后又借傅介子斩楼兰封侯之事,表明自己坚决抗金的立场;之后又用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出对宋、金议和的叹惋。“谩暗涩”一句,写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就像废弃的宝剑会生锈一般,这是对朝廷罢免李纲等主战派将领而发出的慨叹,饱含抑郁愤慨之情。“唤取”两句,把李纲比作“谪仙”李白,可见词人对李纲的尊敬,词人期盼李纲能坚持抗金,收复故国河山,建立一番盖世功业,而不是像自己一样归隐避世,郁郁终老。最后两句“风浩荡,欲飞举”,猛然一振,激情四溢,这是词人深切的爱国情怀所致,同时也是对以李纲为首的抗战派将士的殷切勉励。

  这首词豪迈峭拔,慷慨陈词,巧用历史典故,暗寓爱国深情,含蓄蕴藉,读之令人拍案。这首词和之前的那首《贺新郎》双双被评为词人的扛鼎之作,备受人们推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8954.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