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此竹生在昆仑山,湖南安江渔鼓唱词云:渔鼓生来两节竹,生在昆仑山顶头。此竹生在高山上,无风无雨绿油油。汉钟离打马云端过,看见此竹生得秀,用斧将竹来砍断,留下中间丢两头。竹兜(根部)落在文王手,造成八卦制千秋。竹尖落在子牙手,渭水河边把鱼钩。只留中间一尺九,汉钟离拿来做渔鼓。后来传与湘子手,韩湘子拿来把行修。后来湘子登仙去,渔鼓简板一齐丢。丢在四川小罗州……余家拿来天下游。在这里,昆仑山应该是特指四川或四川周边大竹葱笼的高山,如邛崃山、大巴山等。神话传说(如《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实非一地,诚如清人毕沅所云:“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上述唱段,乃属道士讲唱前每每必作的一段公式化交待引子,即开场白。它说明在游方道士,及民间艺人中,四川道情之摇篮或发源地的观念已在代代传承中深播其间。而这段唱词又出自他省。则更具说服力。
第三,独有四川称“竹琴”,再以道情的名称来看,直迄近代已不下数十种,且多以流行地区定名,如浙江的温州道情,山西的洪 赵道情,江西的南康古文、于都古文。还有称渔鼓的,如山东渔鼓、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另有称月弦(如湖南)、称坠子(如河南)的。但以道情的主要乐器即渔鼓、简板的材料本体--竹(渔鼓即道筒,系以竹筒蒙以鱼皮或者猪、羊的护心皮;简板则是由两条竹片组成)来命名者,则独有四川,称“竹琴”。这种对作为说唱艺术之一的道情的另一属别--竹文艺(又从属于竹文化范畴)的绝妙演绎,是绵远深厚的四川竹崇拜--竹文化氛围熏陶、作用的结 果。这个结果同时也即在提示:在竹崇拜--竹文化的氛围里首先诞生出作为竹文艺一支的道情,乃是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据现有资料来看,道情拥有“竹琴”的异称,当系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事。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载李生春《丹崖元夜春灯谣》有“又有一对云车扶,竹琴羌笛声调粗”句--这大致是对“竹琴”之称的最早记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