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韩愈《答张十一功曹》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

  想知道韩愈《答张十一功曹》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吗?这是诗人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历史百科小编觉得,此诗主要是抒发了韩愈内心深处的愤慨之情。

  答张十一功曹①

  【原文】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②。

  筼筜竞长纤纤笋③,踯躅闲开艳艳花④。

  未报恩波知死所⑤,莫令炎瘴送生涯⑥。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⑦。

  【注释】

韩愈《答张十一功曹》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

  ①张十一:张署,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谪。韩愈在收到张十一的诗后,写了本诗酬答。功曹:官名。

  ②两三家:三三两两的几户人家。表示数量很少。

  ③筼筜(yún 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大竹子。纤纤:细长,尖细。

  ④踯躅(zhí zhú):杜鹃花的别名。闲开:悠闲自得地盛开。

  ⑤恩波:此指帝王的恩泽。死所:死去的地方。

  ⑥炎瘴(zhàng):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瘴: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生涯:原指生命有边际、限度。后指生命、人生。《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⑦斗:古同“陡”,是突然、顿时的意思。觉:觉得。霜毛:白发。

  【译文】

  春山明净空阔,江水清澈得能见到江底的细沙,远处山猿哀声啼鸣的地方,有三三两两的人家。

  粗壮高大的竹子与纤纤细小的嫩笋争相生长,杜鹃清闲自得地开放出鲜艳的花。

  皇恩尚未报答,也不知将来会身死在哪里,但求不要在这炎热的瘴气中葬送生命之涯。

  读了张署您寄来的诗篇后,对镜叹看双鬓,顿时觉得我的鬓发又白了一半还在增加。

韩愈《答张十一功曹》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

  【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通过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山猿哀声啼鸣,山脚下三三两两的人家,描绘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寥落的景象:一是静,二是闲,这与作者此时的处境和心情是紧密相连的。静,从人烟稀少的空旷中而生;闲,是由处境遭遇中而来。他虽身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自然也就会常常被“未报恩波”这外在环境所烦扰,却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下,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首先感叹“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矛盾复杂的隐情所在。此刻,不难从字里行间中体味出诗人那股被压抑的情感:有自己无辜被贬的怨愤,有对自己身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会不会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到这种南荒之地而回归无望的叹息,还有对未来东山再起之后发奋建功立业的憧憬。诗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还多,似乎对方赠诗正是哀愁的原因所在。全诗没有正面表现愁怨,而是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为何会增加,尽在不言之中。

  全诗结构清新,诗意婉转,含蓄深沉,似有情感的潜流暗涌,读来令人感动,又不失耐人回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9800.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