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具“美”这个特点的朝代。唐朝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对于各类方面的文化吸收也是十分开放的。
所以在唐朝时期,走在街上你会发现许多身着奇异服装的人,而正是这番文化的交汇贯通,使唐朝常现繁荣锦绣的美丽风景。
尤其是女子的服饰,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唐朝时期的女子服饰仍对现在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那么唐朝服饰究竟有何魅力?让它在这悠长的历史中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
图1,其实唐朝的服装种类是多样的,比较典型的是襦,裙装,在初唐时期流行,当时女子多穿的服装是上衣下裳,上衣是右衽交领或者对襟系上带结,上衣可以选择掖在下裙里,也可以在自然松散,,上衣上面还可以套一层罩衫,罩衫的长度置地,有的甚至有几余米长,且衣摆长短也象征女性的地位。而男子的服装一般分为常服以及朝服。常服是圆领的,至脚踝的长袍,有腰带;,而朝服是上朝或有类似于祭祀等大型活动时所需穿的服装,一般会有律令去规定什么官级的人穿怎样花纹或颜色的衣裳。在一些史志中都会有记载。
图2,在唐朝服饰中值得说说的还是女子的。女子常见的有齐胸衫裙式,半臂高腰裙式。齐胸衫裙由襦衫,长裙,披帛这三部分组成。
中襦衫也被分为六类:对襟直领,右衽交领、方形坦领、深U坦领、心型套头、V领套头,袖子也在发展过程中由窄袖逐渐变为宽大。
因其款式的不同,所以人们穿出的效果与感觉也是不同的。高腰襦裙和齐胸衫裙本质上是没有太大差别,重点在于所穿形式不同,齐胸,顾名思义,就是将长裙束于胸部之上;高腰就是将长裙束于胸部以下腰部之上。
裙子上的花纹较多,色彩也是鲜艳,明快。常会以刺绣,印花,暗纹等形式作为长裙的装饰,且长裙的颜色多为红色。
还有半臂的穿法,与襦衫的穿法同理,可以选择掖进裙子中或是自然盖住裙腰。古时候女子也有与现代女子穿裙子时相同的苦恼,就是走光,那么她们又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图3,诃子裙是最好的答案。诃子裙即上身诃子(胸衣)和下裙结合的抹胸裙样式,它的一种穿法是在里穿一件齐胸的长裙,用诃子裙束在长裙外围,之后再用腰带围好。
此外还有大袖衫,有的长及于脚,袖宽足足有一米多长,下摆处有一些微小的开叉,是一种很不错的设计感。
平民也就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的服饰无太大的华丽之处,隋炀帝时期规定庶人只可服白,所以大多数的百姓多穿衣裳多是单调的色彩,,唐朝之后,才有允许庶人服黄的规定,绿色或是紫色是不允许平民百姓穿的,只有“绿绫裘”,“紫绮裘”之类是被允许的。
此规定延续至唐高宗时期也没有被改变。从当时社会情况来看,商贾与平民是平等的,并无差异,但当时的商贾可以托军籍,可穿紫衣,此种情况延至了五代。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些特殊的人如江湖豪侠他们则可以随便穿任何一种颜色的服饰,朱,黄,绿,紫都可以穿。
官吏的衣装服饰又与平民商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一般的官吏包括六品以下至九品的流内官以及流外官、胥吏、低级宦官等。制度上规定六品七品的官员穿绿色袍衫,八品九品穿青袍衫,这是规定的最基本的服色。
所以我们常在诗文中可以看到身穿绿袍衫的官员,个别一些穿绯色袍衫的都是高级官员,而由低级官员转正为高级官员是很难跃进的,这样的规定也是在唐高宗上元年间所确立。
图4,在此之前,也就是唐初,一般官员可以身穿黄色的,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唐高宗特意下诏令“朝参行列,一切不得著黄”所以此后可穿黄衣的人只有三类,一类是流外官及无品的参选者,第二类就是宫内的低品宦官,第三类就是里正等各种胥吏。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服饰并不仅仅有蔽体保暖的作用,它还有阶级,等级之分,不同阶级的人要穿不同等级的衣服,以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品级越高的人自然衣服的颜色就更为丰富,花纹分为繁复;,反之,普通人所穿的便是单调的,花纹简单甚至没有花纹,由此可见,各阶层的服饰都有其相应的特点。
(一)头饰,头饰包含两部分:头发样式以及发簪头钗,据《中华古今注》所言,当时隋唐时期的发髻有祥云髻、飞髻、百合髻、凌虚髻等等,还有当时诗人口中的抛云髻、鸾凤髻、交心髻。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时还有假髻,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假发,它还有别的名称:义髻,特髻等。当时杨贵妃是使用假髻最多的。
假髻不只限于女子,《旧唐书》曾有过:“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这说明当时的男子也会有。
还有唐朝当时头上所戴的钗,簪等类,它们靠金银打造,例如钗朵,一式两件,是对称戴的,类似这样的镂花图案最为常见。
也许我们从白居易的诗“云鬓花颜金步摇”认为当时女子的头钗有多么华丽,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它虽有华丽之处, 但并不是常常可以戴出去,它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
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或者一些其他的小说文章中所了解到的唐朝女子常常可以带着满头的珠钗并不是事实。
图5,(二)面饰,除了头饰之外,唐朝人的面饰也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
当时的女子也是十分爱美,会在脸上涂抹一些胭脂水粉,一般情况下会涂白粉,但也会有涂红粉的情况出现,除女子之外,男子也会有在脸上施粉的。面部的装饰也会分为简单与复杂两种,复杂自然也就说的是面部的全妆。
他们会有人在额上涂黄粉,这边称为额黄。黄粉的制作,在今时今日,我们并不能确定究竟是何种物质,推测可知是某种植物的研制,或者是使用金粉去制作。
除了额黄之外,画眉也是当时女子化妆时很重要的一步,画眉也可称为描眉,因为是以黛制成,所以也可叫黛眉。从出土的公主墓中壁画上的仕女图可知,宫中较为流行的眉型是蛾眉,当然还有月、湾、柳等眉型。
眉毛不同的画法,也可映照主人的身份地位,如当时人们地位越高,眉毛就越往上画,被称为“天上眉”。唐时期所流行的眉又与之前的有所不同,眉毛的宽度增大,长度减小,其形状类似于蛾翅。
有粗宽的眉毛,当然也少不了细长的眉毛——就是“细眉”,在《长恨歌》中含有类似的形容:“芙蓉如面柳如眉”。这样不同的眉毛搭配不同的妆容,是有奇葩之意,但从侧面也表达了唐朝的开放,繁盛,具有创新的时代思想。
图6,唐朝人在额上的装饰不仅只有额黄,还会配有花钿的装饰,它也被称为花子,媚子,是指将各式各样的花样贴在额中,起到对眉心装饰的一种作用。
花样的形式有十余种,月形、圆形、牛角形等形状,颜色多以黄色红色以及绿色为主。
还有一种是叫做面靥,材料是丹或墨,在脸颊上点一点点,就很像是痣一样,在当时唐朝时期是十分流行的,在酒窝处点,会更显女子灵动可爱。
最后到了唇部的装饰——点唇。唇部用胭脂进行点抹,也可以依靠此改变嘴型。颜色也不只有红色一种还有黑色,一般用黑色点唇是受到了吐蕃风俗的影响形成。以上这些都是唐朝时期的面饰。
女子们根据不同场合,梳不同发髻,搭配相适应的妆容,衣裙,这才展现出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唐朝女子图,不同的妆容,展现了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
唐朝人还喜欢运用刺青的方式当作流行的装饰,他们会将当时诗人流行的诗词刺在身上,还有的人会在身上刺山水,花草树木,飞禽鸟兽。这种刺青也叫做点青。
图7,(三)靴帽,最后谈谈唐朝人的鞋帽文化,帽的种类有祎帽、笠状帽、帽檐会接布帛,有的长度过膝,有时也可以遮蔽全部身体。唐初时,这类笠状帽子多出现于北方。唐高宗永徽后流行较多的是祎帽,祎帽的布帛较短,只垂到脖颈位置。
相较于上一种也方便了许多。到了中宗朝,几乎人们戴的都是祎帽,再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许多的女子喜戴胡帽,其顶是尖形,有帽耳,有的会缀毛皮,还有的会绣花,当然大家门户的女子或者是宫内的女子会戴花冠当作饰品。
唐代的鞋靴与服制原理相同,也是因阶级,身份地位的不同,在不同场合去穿戴。穿公服时着履,穿常服则着靴。但因服饰的变化较快,为了方便,也不会有太多的考究,所以人们穿靴子也就频繁起来。
靴子长短也有不同,长靴多用于军中,短靴则用于民间。官靴上一般还会有一些装饰物如“绦”、“毡”。唐代的官靴轻巧,便利,所以沿用时间长。
图8,结语:,唐朝以其恢宏的国势,繁华的都城 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制度的优良性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最直观可以从服装上了解到,衣裳的花纹色彩都在一直变化着,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也因与外邦人的和睦相处而互相学习彼此的文化,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可见一个国家的繁盛强大有多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反映到百姓的生活当中,这是历代王朝乃至今日都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政治课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