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旗袍的起源是怎样的 解读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旗袍的起源是怎样的 解读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之一,旗袍起源于清朝的说法被人广为接受,我们在在看清宫剧时所见到的服装便是旗袍,旗袍一般分为传统的清宫宫装和后来改良过的民国主流服装两种;到现在旗袍不再是中国服饰的主流,但是旗袍作为晚礼服也是很受人青睐的。那么,旗袍有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呢?随小编一起去旗袍文化中看看吧。
旗袍是袍子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女装。旗袍始于清代,旗人妇女习惯穿长袍,故在“袍”上加一“旗”字,以此得名。旗袍是清宫历代沿袭的服装。旗袍原是宽身窄袖低领直筒式,两侧或四面开衩,便于马上活动。最初的旗袍袍长一般不过脚,但是姑娘出嫁时穿的旗袍衣长过脚,贵族女子和宫廷里的嫔妃因穿高底鞋需要遮掩,因此袍长也过脚。
顺治元年,清统治者迁都北京,旗袍在中原地区流行。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满族旗女的袍服款式也有所变化,领子逐渐增高,至清末已高至2寸许;四面开衩一律改成两面开衩,绣饰、镶滚显得日益精致和花哨。但是总的来说,清朝年间,旗袍款式的变化还是不大的。在清末至辛亥革命间,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仍十分保守,其特点是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沿部位都采用宽图案花边镶滚,称为长马甲式旗袍。
由于受到世界服装潮流变化的影响,旗袍的款式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在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并逐步改变形成淑女型旗袍。其特点是腰身宽松、袖口宽大、袖长及臂腕以下10厘米,身长适中覆小腿肚,开衩及中便于行走。但不久,由于受到欧美服饰的影响,袖口缩小,滚边改窄,衣长仅过膝,比以前更称身合体了。
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服制的条例,规定旗袍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至肘与手脉中点,色蓝,纽扣六”,这是典型的旗袍式样。到了20世纪30年代,旗袍在全国已经盛行。当时的式样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酷暑难熬的盛夏,在薄如蝉翼的旗袍上,也是配以高耸及耳的硬领。不久又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即使是在寒冬之日,亦仅缀一道狭边。袖子也是如此,时而兴长,长过手腕;时而又兴短,短至露肘。同时,衣长的变化也是一个时期流行长,长到下摆曳地数寸;一个时期又兴短,短者下不过膝盖。两边的衩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很窄,称身贴体,能充分的显示女性的曲线美。至30年代末期,由于受到欧美国旗袍的起源与发展邢声远摘要:从旗袍的起源谈起,以时代社会发展为线索,对旗袍裁剪方法、款式、面料、工艺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服装与社会时代变迁的关系。
解读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受长裙渐盛的影响,旗袍又盛行加长,长及脚面,而开衩却提高到大腿,腰身紧缩,以达到显示女性身段修长的目的。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旗袍的款式又有重大变化,袍身再度缩短,下摆缩至小腿肚高,袖子缩短至肩下5—8厘米,乃至全部取消,同时领高减低,省去了繁琐的装饰,使旗袍更加简洁、轻便和得体,并且以线条流畅充分显示女性风姿风韵为主旋律的流线型旗袍时代开始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066.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