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指的是古人用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现代的足球。蹴鞠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据说是黄帝生活的时期,后发展于汉唐,兴盛于宋代,衰亡于明清。下面就来说说蹴鞠在战国、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关于中国蹴鞠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传说为黄帝所作,据说黄帝战胜蚩尤部落后,将蚩尤擒获并将他的胃取出,塞入毛发给士兵当球踢。此后,战争胜利后,都会将敌人的胃取出当当球踢,以彰显部落战斗力。但黄帝、蚩尤属于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如今已经无法证实事件的真伪。

  蹴鞠运动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时期是在战国,不过当时称古代足球为“蹋鞠”。《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段话在之后的《史记·苏秦列传》中也曾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齐地已经发展出蹴鞠运动,此时鞠的结构十分简单,多用动物毛发搓成团,在外面缝上皮革成球状。因为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特定场合,人们的参与度很高,是齐国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运动。

  而“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中说西汉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身患重病还偷偷去蹴鞠,最后呕血而死。其后“蹴鞠”在《汉书》中多次出现。

  先秦时期,蹴鞠可能只受到个别区域人们的喜爱,但到了汉朝魏晋时期,蹴鞠已经开始全面普及,汉朝是蹴鞠运动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由于边境外族的长期骚扰,在“汉以强亡”的穷兵黩武的背景下,汉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士兵们的军务训练,对士兵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活度有了新的要求。而蹴鞠正好可以作为锻炼手足的一项运动,此时蹴鞠作为一种有效的军事训练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队。

  在《汉书·霍去病传》中也有名将霍去病利用蹴鞠练兵的记载:“去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在《汉书》中,班固把蹴鞠列为练兵的一种方法,视之为“兵技巧”。

  到了三国时期,根据《会稽典录》记载:“三国鼎峙,年兴金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当时人人以弓马为要务,而蹴鞠是和弓马并列的项目,可见其之风靡。魏国曹操非常酷爱蹴鞠,其子曹植作了一篇蹴鞠的杰出之作《名都篇》,对后世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2519.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