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的死是红楼梦中的一大冤案,她的死也意味着贾府盛极而衰、 乐极生悲。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红楼梦里,晴雯十岁被赖嬷嬷买来,后被贾母看中,又把她给了宝玉,最后却只在宝玉身边呆了几年,死时才十六岁。
花一样的年纪,就凋零了,不禁让人回想起她在世时的那些好。
她长相好,连凤姐都夸她是所有丫环中的佼佼者;她针线好,京城里再有能耐的绣娘也比她不上;她表里如一,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敢说敢做,敢爱敢恨……
这一切的好,都随着晴雯的去世而消散了。
晴雯死前认为自己冤枉的很,所以心气高地和宝玉交换衣服,又让他别避讳人去。
宝玉此后一直都认为晴雯的死和袭人大有关系,甚至暗示说是袭人告密诬陷,才使得怡红院被赶出去好几个人。
而晴雯的死,真的是袭人的过错吗?她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一、袭人没有告密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来怡红院撵人,撵完对袭人、麝月等人说道:“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
原来王夫人对袭人、麝月等人也是有意见的,只是觉得她们还可用,所以没有撵走,只是警告而已。
再者,袭人自从投靠王夫人,至此已经两年。这两年时间里,王夫人却从来不知道晴雯的名字,只是在王善保家的提醒下才知道。可见,袭人是没有去做那些铲除晴雯的动作的。
至于说袭人是告密者,恐怕只有身在此山中的宝玉才会这样怀疑。
袭人的身份说穿了也不过是奴才,和晴雯一样。当晴雯被驱逐时,当王夫人警告她们要小心时,袭人心中也是恐惧的,更对晴雯有“同类”的悲痛之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宝玉送完王夫人回来,会看见袭人在那里哭泣的原因。物伤其类之后,更有一份侥幸逃脱的庆幸。
二、晴雯得罪的人编织了一张大网
晴雯的一些优点,有时候也会成为缺点,而这些缺点正把她引向深渊。
什么缺点?就是:什么都说出口。
和这样直肠子的人相处,只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心。但是却有一万个坏处,凡是晴雯知道的、或猜测的一丁点事情,都会毫不保留地被所有人都知道。
这些坏处让晴雯得罪的人不知有多少,却也只有三个人能容她。这三人是:带晴雯入贾府的赖嬷嬷、看中晴雯模样和手艺的贾母,以及喜欢她锋芒的宝玉。
除了这三个人,其他人多少都对她有些心结在。比如,王夫人赏赐袭人衣服穿,却被晴雯一顿抢白;比如,在院子里就直言碧痕伺候宝玉洗澡用了两三个时辰。
晴雯连怡红院里面那些同级别的丫环都敢得罪,还有谁她不敢说得?
正因如此,那些知道晴雯即将被撵出去的老婆子们才会念佛说道:“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静些。”
晴雯得罪这许多人,那些人有的忍了,就不会去找晴雯麻烦,却也有不想忍着的,比如王善保家的一类,一定会在某个坎儿上等着晴雯。正因此,晴雯才会在王夫人那里上了黑名单。
三、晴雯久病不愈
没生病的晴雯是生龙活虎一样的人物,仗着自己身体强壮,不披衣服就要去寒冷的室外吓唬麝月。结果冻得感染了风寒。
晴雯不但不好好养病,在病中还生起气来。一会儿埋怨药石不能让她马上痊愈,一会儿疑心平儿和麝月有事瞒着自己,一会儿又为坠儿偷窃的事情大动肝火。
之后又硬撑着要为宝玉补孔雀裘,弄得自己病才好些却又重了起来。
病人就需要平心静气地养着,才能好得快,否则反反复复,很容易留下病根。晴雯可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病人。
之后王夫人叫过晴雯来,责问她。自从这次之后,晴雯原来的病还没好利索,却又添上一层心病来,竟然连着几天都不吃饭,更瘦下去了。如此怎么能长久。
四、晴雯遇人不淑
晴雯身边能够帮到她的只有三个人,也就是刚刚提到的赖嬷嬷、贾母以及宝玉。然而撵晴雯出去的是王夫人,她是主子,赖嬷嬷怎么好出手管这个事,只能袖手旁观。
王夫人是特意瞒着贾母的,事后才通知她,自然贾母也帮不上她。
宝玉呢,懦弱无能,遇到事情从来不想什么解决办法,就连他去看望晴雯之后,也从没说过要为晴雯找个郎中来看看。
而晴雯的哥哥嫂子,都不是正经人,她又是因为不好的事给撵出来的,自然不会怎么照顾她。
晴雯一身病,无人照顾,无人医治,心里又有气,最后的结局就只有一死。
所以晴雯的死,是她自身性格以及其他次要因素一起作用造成的,并非一人之过。那为什么说晴雯的性格是她最终死亡的主要因素?
试想,晴雯那种什么都不顾及,只认自己最大的做派,莫说是在贾府那样复杂的环境中,就是在稍微简单些的小户府门里,都不见得会有好结果。
正是她判词中说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其中,霁月指的是:开阔的胸襟和心地;而彩云指的是:美好。
以晴雯的性格,很难遇到胸襟开阔的人。若遇不到那样心地宽广的人,本文最开头说的那些晴雯的美好和优点就都会如同彩云一样,轻易就消散了,最终只剩下一片乌云压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