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名称是怎么来的?是以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吗?让小编为你详细讲解一下中山装的名称由来,为你介绍一下中山装的款式设计吧!
中山装名称由来详细讲解:
在清朝(1644年~1911年),受剃发易服影响,中国男子都是被迫强制,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建立北洋武备学堂,聘德国教官训练,军服也参用德式,夏用黄卡叽布、草帽,冬用黑呢衣裤帽。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亦仿德制编练自强军,"令其悉照洋法操练,并其行军、应用、军火、器具、营垒、工程、转运、医药之法,亦俱仿之"。与此同时,袁世凯采用德操编练新军,官弁军衣靴鞋均仿德式,颜色一律纯用黑色,"在营军衣均须窄小,尤须大众一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当时的《奏定学堂章程》记载: "各省学堂冠服一端,率皆效仿西式,短衣皮靴,文武无别"。
仿效西洋式样的新军军官军服,全国推行新式陆军训练军制改革是清末改制的一项。清末新军出现了一些改变,1905年清末新军军服改革,基本上是照搬了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军服制度和军衔制度。鉴于清新军改换日本军服后,长辫无法塞入军帽中,影响射击的准确性,练兵处建议准予军士剪辫。《大公报》趁此时机,再次发起剪辫易服的讨论。
清政府为了不给舆论以剪辫易服的口实,竟下令士兵将发辫盘于军帽之中。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觉着当时的服装不足以显示辛亥革命成果,而当时孙中山觉着也应当有一个代表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成果的服饰,于是孙中山先生便结合西服和一些特殊含义创造了中山装。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欧洲军服,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装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
另一说为粤版。说是孙中山1923年任广东大元帅时,以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设计,在自1902年在河内筹组越南兴中会时即追随他的老裁缝黄隆生的协助下,制成了第一套中山装。这一说法大体可信,细节未必可信。孙氏广东人,广东人向来视南洋为第二故乡(陈嘉庚在其回忆录里亦有如是表示),南洋企领文装与广东便服十分近似,因此产生一种广东版的中山装自然比较靠谱。
《北洋画报》1929年5月14日第318期有一篇妙观的《中山装之起源》谈到:"昨晤自南来某要人,为述民党制服之起源,始恍然于所谓代表三民五权等说,均属牵强误会。某之言曰:'昔先总理在粤就大元帅职后,一日,拟检阅军队,欲服元帅装,则嫌其过于隆重不适于时,西服亦无当意者,正检阅行筐中,得旧日在大不列颠时所御猎服,颇觉其适宜,于是服之出,其后百官乃仿而制之,称之曰中山装,至今式样已略有变更,非复先总理初时所服者矣。'云云。某君随侍中山多年,其说当不虚也。"
其实,更为靠谱的,应当是中山装源于学生装。初期的学生装多仿效日本学生装诘襟,而日本学生装用的是日本海军装,日本海军装是学的欧洲军装。孙中山在日本多年,喜欢穿日本学生装。故1926年11月,《良友》画报出《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时,刊登的孙中山照片的介绍就径说:"先生喜服学生装,今人咸称为中山装。"
《申报》1926年5月5日第21版消息《三友实业社职员改装》:"其服制分甲乙二种,甲为中山装,即学生装,乙为世界装。"甚至在一些重大时政新闻中,也作如是观。《申报》1928年7月19日第8版《蒋昨续在北大讲演》:"今日九时半,蒋学生装到北大对各界讲演,听众千余,首讲打倒军阀……"作为孙中山的继承人,蒋介石穿的当然是最正宗的中山装,可是报章也直书其为学生装。
中山装款式介绍:
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
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中山装的创始人。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
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黄隆生获悉面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黄隆生随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 曾请他帮同规划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