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枢密使和太尉的区别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比较

枢密使和太尉有什么区别?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哪个更大?关于枢密使与太尉的比较,本文马上为你解答:

枢密使和太尉有什么区别?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枢密使和太尉的区别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比较

宋朝初年:

1、枢密院是掌握“兵柄”(但主要是操练,训练士兵),调兵之权还是在兵部的。

2、“以殿前都虞候郭逵为之,又以逵判渭州”从同签书枢密院事这个事例。枢密使也可能只是个官衔,表明俸禄级别,而真正却是“判渭州”,枢密使只是类似个官或者职,不是差遣,不一定就是个实际的官(宋代“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位。)比如大理寺少卿光禄大夫知沧洲事,其实就是个沧州知事,并不是在中央做官。

3、最后,还有枢密院下属还有“三司”在(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殿前都指挥使司、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他们主要负责实际作战。
总之枢密使想要出征在挂个差遣的衔就行,但是,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作为中央部门“二府”,一个管军、一个理政,主要还是以坐办公室为主。

太尉在宋代的“官、职、差遣”体系中是“官”,只表示官员本身的身份和级别,类似今天的军衔,并没有实际职务。其品阶在北宋中前期是三公之一,应该是正一品或从一品,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一度撤销,宋徽宗时恢复,为正二品。

相反,枢密使是“差遣”,是两宋的最高军政机关首长,但是枢密使这个职位本身没有级别,其级别是靠担任这一职位的官员本身的“官”来决定的。

举个例子:狄青出任枢密使的时候,他的“官”是护国军节度使,从二品;另一位北宋名将郭逵出任枢密使时,他的“官”为检校太保,正二品;而南宋的韩世忠出任枢密使时,他的“官”已经是正一品的太保了。

枢密使和太尉的区别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比较

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哪个更大?

北宋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执政)。枢密使,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都是副相(执政)。三司使位次副相(执政)。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因宋朝定例以太尉(正二品)为武官的最高等级,故习称高级军官为太尉,蔡京、童贯.高俅、排位,第一是蔡京,左仆射(宰相)、太尉(虚衔)、太师(虚衔)、童贯第二,枢密使(副相)太傅、高俅第三,开府仪同三司(寄禄官)。

所谓殿帅府太尉宋代根本没有,宋代称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为殿帅,高俅的职位应该是禁军殿前司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
在我国现今,无论是国防部长还是总参谋长都无权直接调动军队,这个权力直属中央军委,营级以上部队的调动须由军委亲自主席批准。

宋代“太师”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正一品,高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所以相当于宰相。但当初宋太祖唯恐宰相权柄过大,不利于皇帝专制,因而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所以,《水浒》中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职位相当,但蔡京略高半级。

枢密使和太尉的区别枢密使与太尉的权力比较

太尉是三公之一,一般可定为正二品。显然,这个职位比宰相、枢密使要低一级。如果把枢密院比作中央军委的话,那末,不妨先把“太尉”的职权比作今天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但是,他又比现在的“防长”、“总长”的权限大得多:只要皇帝同意,他就有权随意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姑且算是中央军委常委兼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吧。不管怎样,宋代的太尉很难有特别贴切的现代职务做类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6121.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