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的故事主角,大多是美女配穷酸书生,因而蒲松龄老爷子广被人诟病,说其是直男癌的意淫。对此无需为尊者讳,坦而言之,原著中确实不时闪烁着这种思想。
但是也有几篇文章,是反其道而行之,《乔女》就是其中之一。
乔女形象:
乔女是一个又黑又丑、豁鼻子、还瘸条腿的乔姓女子,到了二十多岁还没人提亲。要知道,在那年头,但凡是女子基本上都是不愁嫁的。
后实在没办法,乔家只好将女儿嫁给了同县的一个四十多岁、刚丧偶的男人,更惨的是,这男人家里还穷,基本上没花什么钱就把丑女娶了回去。老就老吧,穷就穷吧,反正自己条件也没多好,能过日子就行。大部分女人,求的不就是个安稳的家庭么。
但命运似乎有意捉弄乔女,在其刚生下个娃儿没多久,就连这又老又穷的男人也一命呜呼了。原本米缸比脸都干净的家里,这下连米缸都没了。
无奈之下,乔女只好向娘家求救。常言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而乔女更像是丢出去的不可回收垃圾,娘家人二话不说摆摆手,你给我赶紧走。走投无路的乔女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纺织度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此段时间,有个孟先生也同样遭遇丧偶之痛,沦为鳏夫,撇下个刚满周岁的儿子嗷嗷待哺。看着儿子天天哇哇的哭,孟先生就着急续弦,可是媒人一连提了好几个,他都不太满意。
想必这孟先生的条件应该不错,要不然怎么会好几个都入不了法眼呢。就在此时,偶然间看到了乔女,刹那间怦然心动。连忙暗中托媒人前去传话,原本以为好事不难。不料乔女却不同意,跟着孟先生的确是不用再忍饥挨饿了,但是我又丑又黑又瘸,他图我什么呢?而且,我为我能从一而终感到骄傲。
说到这里,估计又会有人跳出来批判了。看吧,还是难逃封建思想的桎梏,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啦,什么一女不事二夫啦。其实我倒不这样认为,在《聊斋》之中,他嫁者比比皆是,蒲松龄也并未对此说三道四,只能说,矢志不渝是乔女的个人信念罢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越是如此,孟先生越觉得乔女真真是个百里难寻的好女子,不以貌取人实属难能可贵,但他却干了件矬事儿——托媒人拿着钱去乔女娘家提亲了。
她的父母对此当然是乐不可支,没想到这不可回收垃圾还能卖钱啊。出嫁都没去一趟的乔母,颠着两只三寸臭脚,晃悠着臃肿的身材,活似一只企鹅的到女儿家,执意要她嫁给孟先生。
对此乔女自然是不愿意,乔母没有办法,转身托媒人告诉孟先生,我把小闺女嫁给你行不。看来孟先生的确出手阔绰,要不乔母怎么连漂亮的小女儿都甘之如饴的奉上。到手的钱,白花花的银子,退回去无异于割肉。
对此,孟先生的家人,当然,除了他那位亡妻,其实也就剩老母亲和儿子,都表示很高兴,谁不喜欢好看的皮囊呢?——孟先生不喜欢,他坚决不同意。
事情就这么胶着之际,孟先生突然也一命呜呼了。至此,我们不难理解,这么做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孟先生多多少少都会知情。美色于他如浮云,这个时候只想找个心眼不错的。不过这么说,也有点小人之心。相较之下,孟先生更爱她纯善的内心吧,
孟先生死后只剩下高堂老母与幼崽,不菲家产免不了贼人的惦记。一来二去,不仅连家里的东西都所剩无几,就连田产也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更可气的是那些仆人,也做起了家贼。
老婆子抱着孙子惟有以泪洗面,别无他法。乔女得知以后,便去孟先生生前要好的一个朋友那儿,悉诉衷肠,表示虽然当初拒绝了他的求婚,但心里还是对其颇有好感。最后请这位朋友帮忙挥毫泼墨,写下一纸诉状。
乔女前脚刚走,地痞无赖后脚就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并威胁如若敢动笔,那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位朋友立马怂了,当即表示不敢不敢。而乔女左等右等不见动静,得知原委后火冒三丈,一是气无赖无法无天,二是气那位所谓的朋友也忒胆小了点儿,还是至交呢,于是决定自己挺身而出,一纸诉状告到县官那里。
哟呵,你来告状,可以啊,请问你是孟先生的什么人?不问案情,先问问来者何人,这县官也是可以的。对此,乔女丝毫没有胆怯,断案凭的是法理,你管我是谁,就是路人甲也该说句公道话。
自从当官以来还没遇到过这么犟的,敢这么和本官说话。县官当即将这又黑又丑的泼妇赶了出去。乔女伤痛欲绝,真真是当成自己家事儿来办。这事儿感动了当地的一个乡绅,好在这乡绅德高望重不混蛋,帮助乔女前去伸冤。至此,正义才得到弘扬,孟家的财产也被追了回来。
你看你那么为孟家尽心尽责,干脆住在孟家得了,从此衣食无忧。偏不,乔女把孟家门一锁,孟先生老母及儿子全都接到自家去住,衣食用度,都是和孟母一块儿去孟家取,但是乔女及儿子所持所穿所用,全都是自家的,绝不占孟家一丁点儿便宜。
在乔女的含辛茹苦下,孟先生的儿子终于成才。富贵以后的小孟,也不忘本,出钱给乔女的儿子娶妻,并暗自里给他买了一百亩地。当然,小孟也不是没有私心,那就是希望乔女百年以后能和自己的父亲葬在一起,生不能做夫妻,死后就在一起,但乔女还是想跟原配葬在一块儿。
后来乔女病逝,小孟先生买通了乔女的儿子,让她和自己的父亲孟先生葬一块儿。然而到了下葬那天,棺材忽然变得十分沉重,乔女的儿子七窍流血,倒在地上怒斥,不孝之子怎能卖掉自己的母亲。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乔女和原配葬在一块儿。
前面已经说过,乔女心中坚守“不事二夫”的信念,因而不愿嫁给孟先生,但是孟先生能够透过皮囊看到她内心的纯善,让她感动不已,引为知己,“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换句话讲,精神上她早已经与孟先生合二为一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