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为了拍摄《长征》他与“四人帮”做斗争

讲述这则红色往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故事的主人公——贾若瑜:

贾若瑜,原名贾直,又名若愚、大鉴 、镕溥,四川省合江县二里乡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青(岛)即(墨)战役的组织和指挥。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首任馆长筹建军事博物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小编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文革末期为了拍摄《长征》,贾若瑜跟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展开周旋的故事。

在周恩来、叶剑英的关怀下,于1975年7月分配到军政大学任副教育长、军事系主任兼党委第一书记。那一年他60岁。

为了拍摄《长征》他与“四人帮”做斗争

到军政大学后不久,文化部派人找到贾若瑜,说江青首长要拍3部红军题材的影片,《井冈山斗争》、《四渡赤水》和《长征》,其中《长征》影片的军事顾问确定由他担任。此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已昭然若揭,贾若瑜竭力推脱。无奈,当时的一位校领导认为此事非常光荣,责令他接下来,他的教学任务另外派人接替。贾若瑜一看剧本,全是歪曲史实,借长征反对周恩来、朱德,他就向校长肖克汇报。贾若瑜说:“就是反对江青有可能第二次被打倒,我也不接受剧本的观点。但我绝不牵连组织,只请组织照顾家属。”肖克说:“你小心一点。如果出了问题,家属组织会照顾的。”

此时的贾若瑜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硬着头皮与江青“四人帮”集团展开周旋。他找来毛泽东主席和各大元帅有关长征的论述先让剧组人员“熟悉”,然后与他们开座谈会讨论,大家发现剧本与论述出入很大,影片根本无法开拍。有人就提议,干脆另外搞个本子。而贾若瑜此时却故作超脱状说,毛主席说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是你们剧组的事,写剧本我是外行。

不久,剧本被重新写过,诞生出一个双胞案,两部《长征》剧本对峙,由此引发的争论越发激烈起来,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被拖延着。

此时,文化部提出剧组要走一遍长征路线,并坚决要按原《长征》剧本摄制,不能改动。由于摄制组内部的分歧,文化部副部长刘庆棠给贾若瑜打电话说:“贾老,他们听你的,你和他们说说,不能耽误拍摄啊。”贾若瑜说道:“哪里哪里,大家都听毛主席的。”

就在贾若瑜被迫随剧组从瑞金出发,到了湖南通道时,“四人帮”被抓,他才得以解脱。至此,长久笼罩在中国大地上的阴霾终于退去,十年动乱宣告结束。

“说起来非常富有戏剧性,但当时是在非常紧张的呀!”回想起那些不平凡的往事,贾若瑜颇有感触的说:“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坚持原则,就不要怕挨整;怕挨整,就不能坚持原则。我一生中坚守这一准则,坚决不向胡说八道的人低头。”

离休后的华彩晚年

离休后,贾若瑜除了担任国防大学老年大学校长、老战士合唱团团长等职,还担任解放军红叶诗社社长。贾老平日里喜欢侍弄花草,在院子里开垦出一片天地,将其戏称为自家的“南泥湾”。他有时还受邀给国防大学的学员讲传统,进行言传身教。九旬高龄的他站在台前,身板硬朗、声如洪钟、铿锵有力。贾若瑜不仅是为数不多的战教合一的军人,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至今他写了几千首古体诗,也算得上是军中之最。在他95岁生日时,作了《满江红·耄龄晋五有感》:

耄五年华,金镜里、头添霜雪。思往事、救亡安国,壮怀激烈。破敌金汤擒虎豹,挥师齐鲁平狼穴。想当年、百战靖烽烟,频传捷。

思往事,难尽说。今胜昔,东风烈。听雄狮怒吼,震惊河岳。物阜民康逢盛世,人和政举翻新页,看神州、遍地尽欢腾,民安业。

一首豪情满怀的庆生诗,流露出一位禀性耿直的老军人的坦荡胸襟,也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再添华彩。

2016年8月13日中午,四川籍老红军、开国少将、原军事学院副院长贾若瑜将军逝世,享年102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7263.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