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中描绘了神秘的特洛伊古城,特洛伊古城存在吗?特洛伊古城历史发展过程介绍,特洛伊古城是怎么灭亡的?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特洛伊古城简介:
特洛伊遗址(Troy ruins)是位于亚洲土耳其的一处著名遗址,1998年列入名录。该遗址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对于理解欧洲文明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重大意义,是整个特洛伊文明的证明。另一方面,它已成为土耳其的游览胜地之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特洛伊古城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西拉沙立克山丘下,紧临碧波万顷的达达尼尔海峡,隔海与巴尔干半岛相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是《荷马史诗》中虚构的一座城市,并且为此引起过一些争论。19世纪70年代,考古学鼻祖海因里希·谢里曼通过他执著而卓越的考古发现,使这座荒丘下的古城终于在世人面前从虚幻走向隐约的真实。
谢里曼从小就被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所吸引,故事里海伦的美、阿喀琉斯与部将帕特洛克纳斯之间的忠诚和友谊都让谢里曼深深感动,但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伊利亚特》里特洛伊城被焚烧时火光冲天的描述及插图,它唤起了谢里曼强烈的好奇心,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870年,谢里曼带着年轻的妻子来到濒临爱琴海的土耳其西北部沿海地带,开始了一生中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寻找特洛伊城。
谢里曼召集了100多个民工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发掘工作。谢里曼没有科学的考古经验和科学的发掘技术,他遇到年代较晚的建筑物遗址时,不像现代的考古发掘者,给予绘图、照相、记录和测量,而是立即把它毁掉。这样他发掘了一层又一层,每一层都是属于某一历史时期的居民区,一代代的人在这里生活过,一座座城市在这里繁华过。
每天他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包括他所要寻找的特洛伊城在内,他发掘出了总共9个城市的遗址,都是不为人知的原始古迹。但问题出现是这9个遗址里哪一个才是他要找的特洛伊城呢?在第9层他发现了自以为是“普里阿蒙宝藏”的遗址,而事实上,后来的考古发现谢里曼早已经挖过头了,特洛伊战争时的遗址应该在这一层的三层之上。
特洛伊古城历史发展过程介绍:
从考古看来,特洛伊城前后延续时间较长,城市是在不断发展、扩大的。特洛伊城遗址自下而上的分为9层。第1层大约是公元前3300〜前2500年的一座直径只有90多米的石筑小城堡,有城墙和城门,出现了铜器,有磨光黑陶和灰陶。
还发现有一个刻着人面的石碑。第2层大约在公元前2500〜前2200年,城市开始繁荣,筑有坚固的城堡,城堡较第1层有所扩大,直径达120多米,有城墙、城门,城内有居住住址和铺砌的道路,谢里曼发现的所谓“普里阿蒙宝藏”就是在这一层出土的,该层有大量的灰烬,估计是于战火硝烟之中被毁掉的。第3、4、5层大约在公元前2200〜前1800年,城市范围较大,但其发展规模和水平都不高,建筑不如以往雄壮。
第6层在公元前1800〜前1275年,特洛伊城发展到历史上最大的规模,城墙更为坚固,总长达540米,至少有6座城门。居址平面呈长方形,布局井然有序,城内发现有火葬墓,葬具为骨灰瓮。德普费尔德认为它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但是有的科学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这一层与其他层次的建筑风格有很大差异,而且从墓藏的不同葬俗也能看出不同,所以他们怀疑它应该属于另外一种文化,可能是又一个新的民族占领了该城。
第7层在公元前1275〜前1100年,可以分为A、B两个阶段,A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是与第8层属于同一文化系统的人创造的。布利根认为特洛伊在被希腊军队围困10年之后,因中木马计而陷落,即是这一时期。B属于后期青铜器时代至铁器时代。第9层属于希腊化时代文明堆积。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军队越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土耳其,占领特洛伊。第10层属于罗马时代文化堆积。公元前168年罗马灭掉马其顿,特洛伊也随之落到罗马人的控制之下。
特洛伊古城是怎么灭亡的?
现今的史学界普遍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特洛伊城。这座城市始建于公元前16世纪,坐落在土耳其西北部的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地处欧亚大陆交通要冲。公元前13〜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城发展到鼎盛时期,普里阿蒙王国拥有无数的珍宝,令周围的邻邦垂涎欲滴。
当时,希腊各城邦逐步发展壮大,图谋向外扩张,富庶的特洛伊城就成为被掠夺的目标。公元前12世纪,希腊各城邦组成联军进攻特洛伊,围困10年方才攻下。《荷马史诗》描述的就是这次战争的故事。特洛伊城陷落后,遭到洗劫和焚毁,然后随着岁月慢慢地沉淀下去成为地下需要发掘的遗址。
特洛伊城遗址的发现启示我们,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的创造,都可能有其真实的现实存在。但是从历史考古来看,谢里曼对特洛伊城遗址的发掘,仍然有许多不能让人信服的地方。比如,他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各个层次遗址的年代及其特征属性的?关于特洛伊城的几个层次有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存在。谢里曼被称为考古学鼻祖,是因为他从神话的角度为考古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而并不是因为他准确地展现了特洛伊城。
以上关于特洛伊古城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专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1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