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为“道理无空缺处,亦无间断时,一有空缺间断,便欠少了,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然。”此派还认为,“理义之心,人所固有,虽易发而亦易窒,故须力充之”,熟读圣人言语和涵养德性是充理义之心之根本。他们认为,人经受挫折以后则更为成熟,谓“人不经忧患、困穷、顿挫、折屈,则心不平。气不易,察理不尽,处事多率。—故人须从这里过”。此派在利欲问题上,认为“利者,民生所不可无者也”,但反对专心追求利欲,以为“专欲利而不顾义,则害于人”。(《宋元学案》卷六十四《潜庵学案》)主要著作有:辅广《语孟》、《大经集解》、《诗童子问》、《宗辅录》、韩性《礼记说》、《书辨疑》、《庄节先生集》,陈普《石堂文集》,熊禾《勿轩文集》等。此派于朱熹学说研究,并不深入。清人全祖望曾指出:“朱门弟子,潜庵其眉目也”。但此派学说流传时间很长,黄宗羲指出:“先生之学,入闽者熊匆轩(熊禾)、陈石堂(陈普)其尤也;入东浙者韩庆节(韩性)、黄东发(黄震)其尤也。逮至明初,而韩古遗及吾族祖黄菊东尚接其传”。黄百家亦指出“逮至有明,传其学者不绝”(《宋元学案》卷六十四《潜庵学案》)。此派在发展过程中,黄震另创“东发学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