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秦汉时期 > 正文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其权力基本上也和皇帝差不多,如果去翻翻汉朝的帝王次序,有几年用的就是吕后的纪年,可见吕后实际上已经是除了没有上皇帝尊号以外实际的皇帝了。
那么刘邦为了刘氏江山,可以说是杀人无数,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小伙伴们几乎都被他干掉了,他为什么不能在生前杀死吕后呢,是他不愿意这么做,还是当时吕后的实力已经尾大不掉,刘邦没能力杀吕后呢。
应该说刘邦最初的发迹,是离不开吕雉家族大力支持的,当年刘邦还只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吕太公就能一眼看中刘邦,把女儿嫁给他,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加入到刘邦的造反大业中去,可以说吕家对刘邦的支持,是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的。
因为吕雉后来的事情,吕家人的具体事迹都被抹去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吕家人肯定在整个刘邦集团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后面的事情也能看出来这种影响。
早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前,韩非就明确指出,君王要独揽大权,任何人都不能相信,妻子兄弟大臣这些人都要防着,要不然就很危险。
但君主又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干了,所以历代的皇帝都自称孤家寡人,全都把权力视作禁脔,绝对不允许别人染指,但又在该信任谁这件事上困恼,苦心孤诣的设计出各种措施来防止大权旁落。
吕后的掌权,是一步步形成的,是在长期的作战和管理中形成的,因为刘邦自称起兵以来,就一直在外打仗,包括他见过汉朝称帝之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打仗,在外面讨伐叛军,剪除异姓王。
后方实际上就交给了吕后和萧何来打理,刘邦也不是完全信任萧何,还时不时地要敲打一下萧何,吕后作为皇权的代表坐镇后方,实际上成了实际的领导者,有吕后在,萧何就被一双眼睛盯着,萧何要想自保,就必须要在很多方面听吕后的。
这种模式,实际上让吕后,长期处在当家人的角色,毕竟前方打仗,后方要稳定,小事萧何处理,大事萧何和吕雉也就一起处理了。
有件事标志着吕雉的彻底做大,那就是处死韩信,这件事是萧何和吕后一起合谋做的,杀死韩信是为了大汉江山的稳定, 这一点吕雉比刘邦执行得更彻底。
毕竟都是一起作战的兄弟,刘邦把韩信抓了之后,一直没杀,但吕后居然就敢趁着刘邦领兵在外的日子,擅自把韩信给杀了。
刘邦回来听说后,是既惊又喜,第一反应是吃惊,毕竟这是个大事,之后又开心是,会因为他觉得杀得对。
这事放到后世,也就基本上等同于造反了,没有皇帝的命令,擅杀开国功臣,而且还是和当朝宰相合谋,萧何这次胆子也是有点大,也可能是被胁迫的,总之从权力的角度来看,吕后已经完全有能力在刘邦不在的时候,完全掌握后方的一切了。
刘邦不在的时候,吕雉是老大,就算刘邦在,吕雉也能发挥其能力,刘邦晚年换太子的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晚年刘邦宠幸赵夫人,想要立赵夫人的儿子做太子,结果吕雉联合张良,找来了商山四皓,刘邦一看就知道,这个太子他动不了了。
刘邦当然不是不是怕这个四个老头,西楚霸王都不怕,敢往儒生帽子里撒尿,刘邦心里清楚,这是吕后的势力已经很大了,连商山四皓都能请得动,更主要的是是,这是张良的主义,大臣们都支持太子,看来还是不要换的好。
这里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说白了刘盈也是刘邦的儿子,谁做太子对刘邦本人关系其实并不大,所以刘邦也只是懒得动,并不是绝对不能动,吕雉的权力,在刘邦活着的是时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刘邦死之前,搞了白马之盟,目的就是要限制吕后和功臣,约定非刘氏不得称王,但只要他一闭眼,这事可就由不得他了。
临死前想杀樊哙,也是这个道理,想削弱一下吕后的势力,樊哙勇武一生,到老差点做了冤死鬼,樊哙对刘邦是忠心不二的,但是当大哥和大嫂发生冲突的时候,就算是向着大哥,但其他人都会把你看做是大嫂的势力,因为他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这在当年可是亲上加亲,铁杆核心,最后却成了催命符。
但吕后的势力已经形成,刘邦临死之前的命令没有被执行,陈平是个超级大滑头,转头就投靠了吕雉,故意拖延执行刘邦命令的时间。
综合来说,刘邦如果能未卜先知,他肯定可以杀了吕雉,但是他不知道日后的局势,没有铁了心要杀吕雉的必要,当然吕雉的权力也非常大,肯定不好杀,这两点综合起来,就造就了刘邦死后,大权落在了吕雉手里这么一个格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477.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