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秦汉时期 > 正文

韩信被吕后弄死后 韩信的尸体被埋葬了什么地方

韩信被吕后弄死后 韩信的尸体被埋葬了什么地方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死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后杀死韩信后,韩信被葬于何处?
关于韩信的事迹,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聊一聊韩信身后之事。
明代万历29年,山西地方志《灵石县志·古迹·丘墓》篇明确记载:“韩信岭在县南二十里”,韩信埋葬之处被更名为韩信岭。尽管《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均未记载韩信墓所在,但《山西省通志》、《大中华山西地理志》等书籍中,都记载韩信墓在如今山西晋中灵石县。
韩信岭,即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距县城10公里,海拔1200米,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
这不免令人奇怪,韩信生于江苏淮阴,死于陕西长安(西安),为何脑袋葬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从长安到晋中市,大约有600公里,韩信死于长安,完全可以就地随便埋葬,为何千里迢迢的送到山西灵石县安葬?
01,韩信命运,必死无疑。
刘邦要杀韩信,原因在于韩信身份,不除掉异姓王,刘姓天下不稳,迟早还会陷入战国乱局。尤其楚汉争霸时,韩信主动讨要齐王封号,与刘邦讨价还价,成为埋在刘邦内心的一根刺,让刘邦暗恨不已。因此,尽管刘邦将韩信降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不给韩信施展才华机会,内心深处还是要杀韩信,所以见到韩信死后态度是“且喜且怜之”。即便吕后不杀韩信,刘邦死前也会杀掉韩信。
吕后要杀韩信,原因在于谋求政治地位,抬高自己的话语权。汉初太子之争,吕后差一点就一无所有,从此之后,吕后越来越多的参与政事,且越来越毒辣,忽悠刘邦残忍的将彭越剁成肉泥,又与萧何联合设计的杀死韩信,都是吕后参政的体现。简而言之,吕后清洗开国异姓功臣,适合刘邦内心想法,通过计杀功绩赫赫的彭越、韩信,吕后的政治地位直线上升。
至于萧何,在配合吕后杀韩信事件上,只是一个投机分子罢了,很不光彩。
02,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后,对韩信不是恨,而是政治立场决定了要杀韩信,通俗一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刘邦为了保江山,吕后为了抬身价。
所谓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既然并非恨之入骨,刘邦或吕后为何不给韩信在长安修墓,将其脑袋与躯体完整连接,哪怕草草埋在乱葬岗,只简立一块墓碑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杀韩信的理由是韩信谋反,且“欲发以袭吕后、太子”。谋反是大罪,位居十恶之首,比刘邦恨之入骨的项羽问题更严重,当挫骨扬灰,官方自然不会赋予正式安葬。且,一旦正式安葬,从政治意义上说认可了对方谋反正确性,自然不被允许。
刘邦对项羽恨之入骨,对项羽悬赏之高令人震惊,因此项羽自刎后惨遭诸将分尸,汉朝弘农杨氏、隋朝杨坚、宋代杨家将之祖杨喜,就因为得到项羽一块零件,就被封为赤泉侯。但刘邦最终将项羽葬于封地——楚怀王封项羽于鲁地,这也就是项羽生于江苏宿迁,死于安徽乌江,却葬于山东泰安的原因。
因此,恨一个人,却会考虑到人死为大,将之安葬;一旦谋反,却往往会被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古代谋反主谋,即便被偷偷埋葬,往往也不会立下墓碑,不会被人了解埋在何处。
既然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而且一直没被翻案,本该死无葬身之地,为何山西灵石县会出现韩信墓?
03,韩信被杀时,吕后与萧何最合理的举动是什么?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已从豨(陈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显然,吕后联合萧何杀死韩信后,并未立马告之刘邦,而是等到刘邦回到长安后,才获悉韩信已死。
韩信并非常人,他的谋反被杀消息难道不该八百里加急报告刘邦吗?吕后想谋反?
司马迁的这一记载很不合理,或者说刘邦明明收到了消息,却装着刚刚获知韩信被杀,演技超越了奥斯卡级别。《灵石县志》的一段记载,反而更为合理,也揭开了为何韩信墓在山西的原因。
《灵石县志》记载:韩信岭在县南二十里。汉高帝远征,吕后杀信未央,乃遣人函首送帝,值帝还兵此处,葬其首级于岭上,后人即其墓庙祀之。
也就是说,吕后杀死韩信后,立即八百里加急,把韩信首级与书信送给刘邦,而当时刘邦已经平定陈豨之乱,正好凯旋回兵到灵石县高壁岭,见到了韩信首级。或许,刘邦深知韩信没有谋反,只是因为政治需要而杀之,于是心生怜悯,就将韩信首级葬于灵石县高壁岭,随从军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于是后人又将高壁岭称之为韩信岭。
由于韩信是谋反被杀,刘邦埋葬之后,并未对外宣传,以至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当然汉朝史家即便了解韩信墓所在,也因避讳而回避描述韩信墓。
根据地方志记载,相传韩信躯体被葬于西安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与首级葬于山西灵石一样,均无正史记载。
雨打风吹,千年之后,汉朝早成历史烟云,后人自然不用避讳韩信是不是谋反。大约是金元时期,当地给韩信修墓建庙,并修建了三孔砖券拱型十字窑(正殿)等建筑,一代豪杰总算有了像样的坟冢。
参考资料:《灵石县志》、《史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668.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