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秘闻 > 正文

三国里有哪些人扬言要生擒关羽?为什么有很多人都敢这么说?

三国里有哪些人扬言要生擒关羽?为什么有很多人都敢这么说?三国里有哪些人扬言要生擒关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为什么三国里很多人都敢说要生擒关羽,却只有一人敢这样说赵云?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关羽身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倒在青偃月刀下的名将比比皆是;而赵云为五虎上将的第四位,他是三国时代战斗数、斩将数、擒将数最高的。按照武力值,关羽和赵云都属于“超级猛将”,在三国武力榜上排名前列。
但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扬言要生擒关羽的人挺多的,有些甚至敢当面宣称,一点不给二爷面子。检点了一下,声称要生擒关羽的有以下几位:,一、许褚
关羽降汉不降曹,归附曹营,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受封汉寿亭侯。后来关羽打听到刘备去处,挂印封金,不辞而别。曹操连忙赶来送行,再赠关羽盘缠和锦袍,关羽不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许褚很愤怒,认为关羽轻视曹操,就说:“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二、蔡阳
蔡阳有过两次说要擒拿关羽。第一次是在关羽挂印封金,不告而别之时,蔡阳向曹操请命,愿意率三千铁骑,“去生擒关某,献与丞相”。
第二次是在关羽与张飞古城相会,蔡阳为外甥秦琪报仇,率兵追来,挺刀纵马向关羽大喝曰:“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三、夏侯惇
夏侯惇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又在黄河渡口杀死夏侯惇的部将秦琪后,夏侯惇护犊子,要为秦琪讨回公道,拦截关羽,责备关羽即无文书,又一路杀人,又斩杀了他的部将秦琪,“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曹操的使者到来,叫停了战斗,夏侯惇却以曹操并不知关羽沿路斩将为理由说:“我只活捉他去见丞相,待丞相自放他。”,夏侯惇与关羽厮杀,“两马相交,战不十合”,曹操的使者又到,喊停了战斗,夏侯惇停枪又问来使:“丞相叫擒关某乎?”,夏侯惇当着关羽的面连续三次说要生擒他,纯粹是一点脸面都不给。
四、杨龄,赤壁之战后,刘备向外扩张,收取各郡。关羽请命率五百校刀手去攻打长沙城。长沙太守韩玄正欲命令老将黄忠出战,阶下在个管军校一应声而出,表示要生擒关羽:“不须老将军出战,只就某手中定活捉关某。”,五、庞德
庞德这厮就更不客气了,不但要擒关羽,还威胁要让关羽下马受降。曹魏大起七军去援助樊城,庞德为前部先锋,抬着棺材在阵前大呼:“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都说关羽“英风震于华夏”,威名赫赫,但想擒拿他的人还确实不少。那么同为蜀汉五虎上将的赵云,有没有人声称要擒拿他呢?也有一个,就是郭淮手下的部将苏顒[yóng]。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蜀汉全军陷入后路被张郃切断的危境,只得全军后撤,当时在箕谷道引偏师吸引魏军主力的赵云亲自断后,率军撤退。魏将郭淮命先锋苏顒追击,要他小心提防,苏顒却说:“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也不知道这个渣渣哪来的勇气?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敢说要擒拿关羽呢?关羽膂力超群,力大刀沉,在战阵前堂堂正正厮杀,攻击力非常强大,世间罕逢敌手。但由于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比较沉重,关羽打起仗来最为凭借的是前半程发力,往往三个回合之内就解决问题。但武器沉重,消耗就大,一旦陷入长久战,后继乏力,关羽的威力就呈现出逐步递减的态势。
所以,关羽的冲击力很强,突围能力却很一般。关羽曾经有三次陷入重围:土山被围,无法突围,“降汉不降曹”;南山岗被围,杀不出去,被关平廖化救出;麦城被围,突围途中遭擒。
而赵云的突围能力是公认的三国时代天下第一。磐河、穰山、长坂坡、马鞍山、凤鸣山多次被围,只有在年近七旬时,凤鸣山陷围,被关兴张苞救出,其余时候都是“斩将破围”,不但要突围,还必斩杀敌将。
如果不被敌人生擒,必须要具备超强的应对群殴能力。关羽只遭到过一次夹击,在土山被许褚和徐晃联手夹攻,关羽奋力杀退二将。赵云遭到群殴就多了:骧[xiāng]山之战,对付许褚、于禁李典三人;长坂坡对付马延张顗[yǐ],焦触张南四将,随后又对付钟缙和钟绅兄弟;赤壁乌林道对付徐晃和张郃;凤鸣山对付韩瑶、韩琪、韩琼、韩瑛兄弟四个;次日又独战魏军八将。
要不被敌人生擒,还必须具备连续杀伤敌人的能力。关羽没有过连续杀伤两名敌将的纪录。而赵云在长坂坡连续杀伤敌将五十余人,在米仓山连斩焦炳、慕容烈两将,在凤鸣山连灭韩氏兄弟四人,在箕谷又一合刺死苏颙,一箭射翻万政。
同时,为了避免受伤被擒,还要具备强悍的防御力。这是关羽最大的弱项,他攻强守弱,防御力极差,屡次中箭。而赵云攻守两端平衡,防御力天下无敌,避箭水平更是无人能及。
不想被擒,还必须要有敢于以命相拼的悍勇作风。关羽骄矜狂妄,骄傲的人通常比较惜命。而赵云低调少言,善咬的狗不叫,但下嘴特别凶狠入骨,敢于玩命,谁也不愿意招惹这种人。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擒拿关羽是有可能的,但要想生擒赵云,那纯粹是找死。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17322.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