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兄弟们,应该都对刘备取益州的故事了如指掌。刘备能从荆州进入益州,最大的功臣是两个益州的打工人,一个叫张松,一个叫法正。
其中,张松对于刘老板的公司贡献极大,但是他没有看到刘备拿下益州,就提前领了盒饭。
不过当你仔细品一下,张松牺牲后,老板刘备的态度,你就会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先简单的说一下张松的事迹吧。
张松的家族是成都的豪门大族,属于益州的本土势力。他的哥哥张肃在刘璋手下任广汉太守,张松自己则是益州别驾,相当于刘璋身边的首席参谋的角色。兄弟俩一个在外统兵,一个在老板身旁,堪称益州本土的顶级大佬。
张松这个人确实有才华,能在刘璋手下混得风生水起。但是这个人的缺点,一个是外貌不行,说白了就是长得丑。另一个则是恃才傲物,野心很大。他嫌弃刘璋,觉得自己没法和刘璋合作干大事。
刘璋都是益州最大的老板了,自己也是益州的别驾,能干的大事必然只能是外事。说白了,张松的理想是立足益州,放眼全国。而刘璋暗弱,根本不想着全国化,只想保住益州的一亩三分地,做个“益州王”。
所以,张松这个别驾和老板刘璋之间的矛盾就在于政治理念不合。在基于自保的前提下,刘璋对张松是言听计从的。不过,只要稍微进取一些,提出争霸全国的理想,刘璋就不听张松的了。
正是这种长期的理念不合,让张松有了想要换掉老板的想法。
历史上对于张松的评价一直很低的原因正是如此。虽然张松和法正都是叛徒,但法正是长期被刘璋打压,心存怨念还情有可原。而张松,老板刘璋对他不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可以了。
而张松仅仅是因为跟刘璋意见不合,就反手把老板卖了,直接携带公司的机密资料投靠新老板。这种做法非常令人不齿。
史学家蔡东藩的评价是:“张松法正并为璋臣,璋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去之;必卖主而求荣,殊非人臣之道,松之受诛宜也!”,意思是,张松和法正都是为刘璋打工的,刘璋能力强就尽力辅助他,不行就离职嘛。没有必要把老板卖了,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打工人,张松被砍是活该!,自降身价的跳槽,益州就是古代的四川地区,当时要想拿下四川,必须拿到沿途的军事布防图。这张图相当于是益州公司老板刘璋的核心机密。当时能接触到这种公司机密文件的张松,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把这张布防图手绘了出来。
图里面详细标注了益州的地形地貌、山川险要、刘璋的兵器府库、兵力部署等详细情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松确实是一个人才。
张松明白,他跳槽以后要想得到新老板的重用,就必须得先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其实张松做的是没有问题的。他把公司的核心机密资料作为新入职公司的投名状。
他一开始找的是大公司的曹老板,想要凭借着自己的益州布防图在曹老板面前表现一番。结果面试的时候,善于识人的曹老板,一看到张松“短小放荡”(史书原话)的模样,再看他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态度,就很不喜欢。再加上张松手里最有价值的就是益州的布防图。
当时,担任主簿的杨修知道张松是个人才,劝曹老板招揽吸纳他,可曹老板不听。张松由此怀恨在心,回到刘璋身边就开始说曹老板坏话。恰好当时曹操赤壁兵败,张松力劝刘璋跟曹操绝交,迎接刘备入四川。
张松这么卖力地力推刘备入川,当然是已经提前去刘老板那里面试了。刘备当时还是小公司,创业初期,正愁没什么人才。张松这样的高级人才加入,对刘老板来说是瞌睡的时候正好碰到送枕头的,欣然接纳了张松。
曹操和刘备对待张松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两个公司所处的境况不同。曹老板的公司已经做大做强,手下人才济济。张松跳槽去曹老板那里,即使杨修力荐,曹老板破格录用,也不会重用他的。
值得细品的张松之死,不过,很可惜,张松没能看到刘老板革命胜利就领盒饭了。不过他的死这一段,是非常值得人细品的。
话说汉中的张鲁派兵进犯四川,张松就顺理成章地劝刘璋把刘备“请进”四川。刘备进入四川后,张松和法正就密谋把益州献给刘备。把张鲁打退后,接着刘璋就把刘备军队的军粮给停了。
这里可以看出,刘璋虽然暗弱,但是并不傻。对于刘备集团始终存在防范之心的。仗打完了,就停发刘备集团的工资意思就是告诉刘备,感谢贵军援助,现在仗打完了,该从哪来回哪去吧,,接着刘备就假意上书刘璋,说自己要离开益州回荆州去了。结果张松急了,写信劝阻刘备。而这封信,被张松的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害怕张松这种“反骨仔”行为连累自己,便向刘璋告发。
刘备在听说张松领了盒饭后,叹息道:“是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啊!”,在这里,有一个很魔鬼细节的地方,就是刘备假意给刘璋上书说自己要回荆州这件事,张松事先是不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写信劝阻刘备,从而暴露自己了。
而作为跳槽刘备后,堪称为刘备拿下益州的头号功臣,张松竟然不知道刘备集团的核心战略。这说明,张松压根不属于刘备集团核心圈子里的人。刘备没有完全信任张松。否则,张松肯定知道刘备集团的战略动向,就不会去写信劝阻了。
另一个细节就是,张松为“革命”献身后,刘备并没有对张松有任何的追赠或者任何的公开赞扬。
这就又说明,张松卖主求荣,助刘备拿下益州这件事,对老板刘备产生了巨大的道德压力。作为老板,刘备不可能公开对张松进行褒奖的。
因为,褒奖张松,就是变相认可了张松的功绩,等于变相承认了刘备从刘璋手上拿下益州是张松的功劳。刘备是靠着令人不齿的方式拿下益州的。
所以,张松这次跳槽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跳槽。自己不但因此送掉了小命,同时还承担了“卖主求荣”的骂名,历史评价极低、最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没能捞到一点好处。
作为益州的大佬,张松犯了跳槽时最大的忌讳,自降身价去主动硬贴老板。如果他能像诸葛亮一样,等待猎头、老板主动上门,那么他的历史地位绝不会像今天这样。
在这点上,即使是“专捅义父”的吕布,那也比张松做得出色。人家也是等着李肃上门挖角,才最终跳槽的。张松作为刘璋的智囊,竟然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只能说是他本人的性格确实是有问题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