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孙策的儿子孙绍死去,孙策的孙子孙奉被吴末帝孙皓所杀,孙策这一支就没有了记载,似乎绝后了。孙策一世英名,没想到竟然落得个这种下场,难怪《三国演义》里给他起个小霸王孙策的外号,那楚霸王项羽下场也差不多啊。
1、孙策打了十年江山,子孙啥都没捞着,都归了弟弟孙权,孙策十七岁丧父,父亲孙坚死后,十年之间,先是依附袁术,后又依附舅舅,最后联合江南四大家族,拉起一支队伍,在二十几岁时,于汉末混乱的时代,打下几乎整个江南的地盘,可谓一代少年英雄,历代人对孙策的评价都特别的高,说他英勇迈人。
而在孙策打江山的过程中,孙权还是个小孩子,几乎没怎么参与,没多少功劳,可是,孙策最终把家族的大权交给了弟弟孙权,对孙权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毕竟孙策还有其他兄弟。
最后孙权称帝以后,后来很多人都为孙策的儿子孙绍打抱不平,觉得孙权至少应该表示表示,把吴国的皇位让给孙策的后代,孙权却没这么做,甚至于孙权也只是追封孙策为长沙恒王。
有人还举出后来司马昭的例子,说当初司马懿死后,司马家的当家人是司马师,司马昭家族最终能篡魏成功,都是司马师打下的基础,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坐收了这份豪华大礼,当时司马昭还了解谦让一番,表示将来要把家里的大权让给司马师的后代。很多人说,孙权连虚伪的司马昭都不如。
孙策十七岁时,他的父亲孙坚被一箭射死,由于孙坚曾是袁术的部将,于是袁术把孙坚手下的兵马都给收了回去,孙策要为父报仇,便渡过长江,投靠了袁术。结果袁术虽然很看重孙策的勇猛能战,却并不信任孙策,袁术屡次欺骗孙策,说让孙策去攻打谁谁谁,成功了就封他为太守,等孙策攻城略地大胜回来,袁术又食言而肥。
孙策无可奈何,最后又回到江东,投靠了自己的舅舅,然后在江东的时候,孙策联合当时江南的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从百十人的小队伍,拉起了五六千人的大队伍,不断地在江南攻城略地,扩大地盘,后来孙策的好朋友周瑜回到江南,孙策如虎添翼,最终平定除荆州以外的整个江南地区。
在孙策和周瑜统一江东的过程中,孙策跟袁术彻底决裂了,原因是袁术得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想要称帝,孙策劝说他不听,于是孙策和周瑜放开手脚,把袁术在江南的地盘都抢了过来,袁术死后,孙策和周瑜又带兵打到江北,把孙策大本营都打了下来,俘虏了袁术的家眷和庐江郡的很多妇女。
在孙策和周瑜攻打庐江郡皖县后,他们俘虏了这里的妇女,其中有原来汉朝太尉桥玄的两个女儿,大桥和小桥,《三国演义》里误写成大乔和小乔,这两姐妹都是国色天姿,绝世美人,正是少年英豪、血气方刚年纪的孙策与周瑜,自然不客气,孙策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乔。
孙策娶了大桥以后,仍然在南征北战,然而,在床笫之间,孙策也没放松,最终孙策有一个儿子孙绍,还有三个女儿。
很多人误以为孙策就大乔一个老婆,其实大错特错,孙策娶大桥的时候,已经25岁,而孙策26岁就死了,大桥怎么可能来得及为他生下一男三女?
所以,孙策应该还有一个发妻,甚至还有其他妾室。其实想想也不意外,古人成婚早,孙家又是名门,孙策丧父时十七岁,也许十七岁的他都已经有妻妾了,所以,孙策的儿女大体上并不是大桥所生,大桥估计是个妾室,就算不是妾室,最多也是续弦。至于孙策的发妻是谁,历史没有记载。
我们前面讲,孙策把家族大业托付给孙权,原因也就看出来了,孙策死时只有26岁,他唯一的儿子孙绍,撑死十岁,由于当时各路诸侯还在逐鹿中原,孙家也只是得到了江南,曹操对江南仍然虎视眈眈,孙策不可能把家业交给自己不到十岁的儿子,如果他真的把家业教给儿子孙绍,孙家大业未成,恐怕先祸起萧墙了。
此时孙权已经十八九岁,成年了,孙策把家业交给弟弟孙权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2、孙策三个女儿成了孙权拉拢孙策旧部的牺牲品。
可是,我们也说了,东吴的家底都是孙策打下来的,江东那些东吴的旧部大臣们,都是孙策带出来的,孙权没有根基,怎么办?毕竟当时还有人提议要孙策把家业给他的另一个弟弟孙翊。
孙权必须要巩固自己刚得来的东吴的大权,这就需要拉拢孙策的旧部和江南各大家族。古代巩固这类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
于是,孙策的子女成了政治联姻最好的办法,我们讲过,孙策能在江南起来,与江南吴郡四大家族的支持密不可分。
为首的是张昭的张家,孙权就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昭的孙女,先让张昭帮自己稳定自己接任后的江南士族。
接着,孙权把孙策的三个女儿,全都嫁给了当时江南其他三大家族的子弟。
孙策的长女嫁给了顾氏家族顾雍的儿子顾邵。顾雍是最早追随孙策的江南大家族人物,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孙策的次女嫁给了陆氏家族陆绩的儿子陆逊,陆逊后来可是为孙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是陆逊和吕蒙的合谋,刘备夷陵之战也是大败给陆逊。其实,孙策当年还跟陆家结过怨恨,袁术曾派孙策攻打陆绩的父亲陆康,当然,孙策自己并不想跟陆家有矛盾,只是被袁术逼得。
孙策最后一个女儿嫁给朱氏家族朱治的儿子朱纪,朱治是孙策麾下重要将领,孙权不得不拉拢他。
3、孙策子孙卷入皇权斗争,孙子最后死于非命,,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在孙权自封为吴王后,孙绍奉命和张昭、滕胤、邓礼等人,根据周朝和汉朝的旧礼而制定帝王临朝的典礼。可见孙绍是个博学的人,也可能是他故意学文,而不是学武,因为他学武的话,孙权对他不放心啊。
孙权称帝以后,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从吴侯改封上虞侯,孙权为什么这么做呢?
汉朝的吴郡,相当于现在的苏州,上虞相当于现在的杭州,离吴国首都建业也就是南京,越来越远了,此外,吴郡是吴国早期都城之一,孙权不再把孙绍留在吴郡,说明孙绍被孙权降级了,侧面说明孙绍得到了孙权的信任,孙权不怕孙绍再有异心。
孙绍就这样做了上虞侯,他死后,上虞侯的侯爵由他的儿子孙奉继承。
孙绍在孙权时期,说白了,装孙子,平安度过了一生,没有被卷进皇位争斗这种漩涡里,可是他的儿子孙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孙奉当上虞侯的时候,孙权和他儿子孙和已经去世,当时当皇帝的是吴末帝孙皓。孙皓这个人早期还行,后来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连晋武帝司马炎都感到孙皓这个人很恐怖。
有一次,东吴民间谣言孙皓已经死了,或者被人替换掉了,说孙权的第五子孙奋或者孙策的孙子孙奉打算争夺帝位,这让并没有死的孙皓非常愤怒,孙皓后来为了制止民间谣言,把孙奋和孙奉都杀了。
然后孙策的子孙们就再也没有被人提到过,似乎是绝后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