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对敌手,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交手让大家大跌眼镜。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被压制得死守不出,甚至在诸葛亮死后还被他的疑兵吓退,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那么,司马懿真的是那么害怕诸葛亮吗?
一、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交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刻画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形象,把司马懿当成了烘托诸葛亮的陪衬。在书中,从诸葛亮第一次发动北伐起,司马懿就被安排为诸葛亮的对手。由此展开了空城计、木门道设伏、火烧上方谷等一系列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司马懿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上,多次险些丧命。这使得司马懿畏诸葛亮如虎,轻易不敢与诸葛亮交锋。
在现实生活中,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交手则没有《三国演义》所说的那么久。司马懿是在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时才接替曹真的职务,指挥关陇军团与诸葛亮交锋。在诸葛亮的第四、五次北伐中,司马懿才正式成为诸葛亮真正的对手。
但是,这并不影响司马懿成为大家的笑柄。在这两次抵御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司马懿损兵折将,表现得丑态百出。连《晋书》中对他的表现都看不下去,在书中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书中评论道:,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在这段评论中提到的司马懿的表现,基本上都发生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为了刺激司马懿出战,给他送女人的饰物来讽刺挖苦他。司马懿为了平息军中怒气,故意表现得要决一死战,可是他又使出千里请战的伎俩,化解军中的矛盾,继续坚守不出。而且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大军素质、主客劳逸不同,完全占有优势,就是这样司马懿也不敢出战。
最让人可笑的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不敢出马与他决一死战。等到诸葛亮去世后,在追击蜀军的时候,司马懿被突然摆出反攻架势的蜀军吓住,怀疑诸葛亮没死而逃走,这也就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这让后人感叹道,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交锋,完全辜负了他良将的名声。
二、司马懿对诸葛亮作战的困境。
在《晋书》中对司马懿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可是在书中并没有指出司马懿的困境。实际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作战是十分困难的。在当时,曹魏朝中就有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北伐感到惧怕,甚至写信向司马懿询问战况。
司马懿虽然回信说诸葛亮不足为惧,但是在诸葛亮离去后去巡视诸葛亮的军营,司马懿却发出了“天下奇才”的感叹。这说明,对抗诸葛亮对于司马懿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任务。这些困难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经过多次北伐,随着实战经验的丰富,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与他的治国理政的能力相比,他的军事造诣也很丰厚。不过在刘备时期,他更注重诸葛亮的治国理政的才能,让他担任丞相。这使得诸葛亮失去了在战场作战,汲取实战经验的机会。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担负起蜀军统帅的职责。但是,虽然有很深厚的理论知识,也得需要实战的锻炼。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就是因为实战经验不足,在街亭之战中吃了大亏。不过随着第二、三次北伐的锻炼,诸葛亮逐渐适应了战争,形成了自己的作战风格,在战争中多次击败敌军。等到与司马懿交手的时候,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已经逐步达到巅峰,这让司马懿难以应付。
其次,蜀军经过实战的锻炼,已经成为一支强军。诸葛亮在担任军事统帅之前,就担任了刘备的军师中郎将的职务。他主要的职责是足食足兵,这中间就包括训练大军的任务。在夷陵之战后,为了重整军备,诸葛亮在成都开设大营,重新组建训练了一支新军。
有着治戎为长赞誉的诸葛亮,很快训练组织出了一支装备精良,号令严明的蜀军,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这支大军“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让敌人感到震惊。惋惜的是,这支大军缺乏实战经验,败在了久经战阵的张郃和曹真的手下。
诸葛亮痛定思痛,重新整训了大军。一支大军的强大战斗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诸葛亮特意根据蜀军的特点,为它制订了八阵图的军阵。在蜀军学习演练八阵图成功之后,诸葛亮很高兴的对朋友说,从此蜀军立于不败之地了。
很快,蜀军的强大威力就在战场发挥出来,只要两军正面交锋,魏军就肯定难逃失败。但是,八阵图的威力虽然巨大,它也有机动力不强,作战方式呆板的弊端。即便如此,面对八阵图,司马懿没有可以破解的办法,在野战中居于下风。
第三,司马懿的实力不占绝对优势。在诸葛亮和曹魏的交锋中,曹魏始终处于下风,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曹魏的关陇军团的实力不占绝对优势。在当时整个关陇一带,由于战争的破坏,大片土地处于无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物产很难供养大批的大军。
而诸葛亮每次出兵,总是针对曹魏的要害下手。由于千里防线处处需要设防,这使得曹魏的兵力捉襟见肘。再加上相对蜀汉,直接威胁曹魏腹心的东吴被曹魏当作了主要敌人。曹魏将大军主力用来防御东吴的进攻,关陇一带的留守兵力主要用来防御。
就算是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时,面对倾巢出动的蜀军,曹魏还是将主力放在了东线,抗击东吴的进犯。在打退东吴的进攻后,曹睿对手下建议增援关陇的建议不屑一顾。这使得司马懿手中的大军只能完成防御任务,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来与诸葛亮决一雌雄。
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使得司马懿无法完成击败消灭诸葛亮的任务。相反,如果和诸葛亮作战一着不慎,还会遭到意想不到的损失。所以司马懿采取了坚守不战的防御方针,和诸葛亮对峙到底,直到蜀军撤军。
三、司马懿不惧怕诸葛亮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真相。
司马懿和曹睿在研讨曹魏的防御方针时,制订了一个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当诸葛亮的蜀军前来进攻的时候,曹魏凭借主场优势坚守不战。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对峙后,当诸葛亮的后勤供应发生困难,在诸葛亮撤退的时候对蜀军发起追击,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司马懿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严格执行了这个作战计划。终于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等到了机会。他得到蜀军撤退的情报后,立刻率领魏军发起追击。可是在他接近蜀军的时候,蜀军却摆开了反击的阵势。司马懿见状慌忙撤走,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笑话。
那么,是真的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我们看司马懿的表现,就会感到并非如此。虽然诸葛亮是司马懿遇到的最棘手的敌人,我们却没有看到他有任何惧怕诸葛亮的言行。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就能看出这一点。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一直在等待蜀军粮尽撤军的机会。当蜀军撤退之时,他立刻出军追击,也是想要取得全胜。在他撤回后,巡视蜀军营垒,判断诸葛亮已死,立刻就再次出兵,想尽一切办法从荆棘丛生的道路截击蜀军,都体现了他旺盛的斗志。
司马懿之所以撤走,就是因为他对自己是否抓住了战机没有底气。如果他的情报准确,得知诸葛亮去世或者蜀军粮尽的情报,那么他肯定不会撤走的。但是当蜀军发动反击的时候,司马懿认为自己的判断可能失误,这才走为上策。
司马懿之所以对蜀军的反击如此惧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蜀军有一个特别的战术,那就是回马枪战术。这个战术是由刘备创建的,由诸葛亮发扬光大,在战场上屡试不爽。当年刘备守博望的时候,和夏侯惇、于禁相持。刘备便烧毁自己的营垒假装撤退,并且设下伏兵等待曹军的追兵,一举击败了夏侯惇的大军。
这个战术在诸葛亮的手中更是屡试不爽。在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中,诸葛亮攻陈仓不克,魏将王双率军追击撤退的诸葛亮,被诸葛亮击破,斩杀了王双。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伏,击败追击的魏将张郃,当场射杀了张郃。
这些战例让司马懿触目惊心,他战战兢兢地唯恐自己的追击会重蹈覆辙。因此,他一看到蜀军摆出反击的架势,就害怕自己中了蜀军的回马枪,赶紧撤走。这就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真相。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最大的考验已经过去,感到如释重负的他,对大家拿这件事来讥笑他也不以为然,只是一笑了之。
结语:,在诸葛亮的第四、五次北伐中,他和司马懿在战场相遇。司马懿面对诸葛亮表现得畏手畏脚,最后干脆坚守不战。尤其是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在追击蜀军途中,面对蜀军摆出的反击阵势,司马懿吓得立刻撤军,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笑话。
其实司马懿并不是惧怕诸葛亮,面对诸葛亮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作战能力强大的蜀军,实力不足的司马懿只能按照既定作战方针,采取坚守不战的防御战术,想要等到蜀军撤军时进行追击取胜。但是蜀军拥有的回马枪的杀手锏,又让司马懿胆战心惊。因此,在没有蜀军的确切情报的情况下,司马懿为了先确保自己的安全,选择了撤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