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十三州,汉末三国的纷争大戏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帝国最南端的交州,在汉末三国这段历史时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说起汉末三国的交州,绕不开士燮(xie),他控制交州近40年的时间,死后几乎被灭族,而越南人却追封他为大王。
籍贯山东,交州豪族,士燮字威彦,出生于交州的广信(今广西苍梧县)。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今山东宁阳县)人,为躲避新莽末年的动乱而移居交州,经过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士赐,士氏成为当地豪族,士赐曾于汉桓帝时任日南太守。
山东人跑到广西,经过六世的传承,逐渐成为当地的士族豪门。士燮年轻时随颍川人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其父士赐去世后,士燮被举为茂才,任巫县令一职。中平四年(187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豪族的政治资源就是不一样,士燮的仕途之路走得很平稳。
天下大乱,雄长一州,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董卓入洛阳祸乱朝廷,之后各路诸侯起兵讨董,天下就此陷入大乱。僻居中国最南端的交州也不安稳。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税,引起反抗被杀,州郡秩序混乱。士燮上表奏请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yǐ)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交州刺史部包括七个郡,分别是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而士燮兄弟四人控制四郡之地。此时朝廷已先后经历了多年的混乱,对交州的影响力大为减弱。而士燮名义上是效忠于汉朝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
据史书记载,士燮兄弟一起担任各郡郡守,掌管着一州之政,因辖地偏在万里之外,所以威望尊贵至高无上。他们出入时鸣钟响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他们的妻妾都乘坐配有盖帷的小车,子弟都有兵士骑马跟在身后,当时他们的尊贵显赫,震服各少数民族,就算是从前的南越王赵佗也不能超过他们。
交州七个郡中,交趾(一作交阯,今越南东京,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静省、广平省,即越南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顺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县。由此可见,在东汉时期,越南中北部是属于中国版图。因此,士燮的统治也及于越南中北部地区。
政通人和,优游终世,士燮为政开明,在他的统治下,交州为当时的世外桃源,居民富庶,安享太平四十余年。许多中原人也纷纷南下交州避难,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促进了交州的繁荣发展。士燮热爱学术,治学精微,而且胸怀若谷,宽厚待人,礼贤下士,所以数以百计的中原名士前来投靠他。
士燮喜爱儒学研究,重视儒学传播,与前来交州避难的儒家学者一起交流儒家学术,著书立传,掀起了交州儒学兴旺发达的局面,造就了岭南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正是士燮的统治和他对教育文化的重视,使得儒学在交趾地区的传播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交趾成为当时南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此后,士燮被孙权封为左将军。建安末年,士燮将儿子士廞xin送至东吴为人质,孙权任命其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都被任为中郎将。
士燮常常派遣使者去觐见孙权,进献各种香料和细纹葛布,动辄就是数以千计,其他如明珠、大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珍品,以及奇物异果,及香蕉、椰子、龙眼之类,无岁不贡。孙权总是亲自致信,厚加恩赐来回报慰抚他们。士燮当了四十多年交趾太守,于黄武五年(公元226)去世,享年九十岁。
孙权狠辣,越南感念,士燮死后,孙权因为交趾郡地处偏远,就将合浦以北分为广州,任命吕岱为刺史;交址以南为交州,任命戴良为刺史。又派遣陈时接替士燮担任交址太守。吕岱留在南海,戴良和陈时一起前往合浦,而士燮的儿子士徽自任为交址太守,发动宗族亲兵抵御戴良。
吕岱收到孙权诏书要诛杀士徽,从广州率领部队日夜奔赴,路经合浦,和戴良一道前行。看到大军到来,士徽在士匡的劝说下主动认罪,结果兄弟六人全部被吕岱诛杀、几年后,士壹、士因违法而被处死。士廞病死,没有儿子,士家的势力在交州基本被孙权清除殆尽。
虽然孙权对士燮的兄弟子侄们赶尽杀绝,但越南人却很感念士燮。士燮曾控制越南北部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越南人视其为王。士燮掀起的儒学热深深地影响了越南等周边国家,受到了越南民众的高度赞赏,士燮被越南统治者和学者尊奉为“士王”、“南交学祖”,先入帝王庙后入文庙,至今祭祀不绝。
士燮不仅将儒学传入交州,而且对越南文字的创造也作出了贡献。明代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说士燮“取中夏经传翻译音义,教本国人,始知习学之业。”士燮为越人创作‘喃’字,并将汉字音韵译作越声,平仄都有一定方式,越人之所以能吟诗聊对,都是因此。正由于此,越南人至今怀念、歌颂士燮的功绩。
士燮本人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儒士,因缘际会之下凭借自己家族在交州的影响力,在汉末乱世成为割据交州的军阀。但纵观士燮主政,比较宽和,士民百姓安居乐业,交州也成了中华大地上唯一一片乐土。可惜其子孙被孙权几乎诛杀殆尽,不过越南人对士燮的追思与感念,也不枉他一生的贡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