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赵高是沙丘之谋的主谋,也是毁灭大秦帝国的主要人物。有关赵高的身世,两千年来曲解较多,东汉以后,赵高被丑化为宦阉,其家族也被丑化为宦阉家族,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如今。
赵高是有子女的,他的女儿嫁给了阎乐,阎乐任职咸阳县令,曾经参与望夷宫之变,这是赵高不是宦阉的明确证据。实际上,司马迁在《史记》中从未说过赵高是宦阉,不仅司马迁没有说过,东汉以前的所有史料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
说赵高是宦阉的误解,一是出于对“宦”字理解的错误,二是基于错误的文字“隐宫”所作的丑化曲解。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据《张家山汉墓竹简》指出,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者的登记册。
秦汉时期,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等用语,都没有被去势的男人所出仕的宫内官职,也就是后世宦官的语义。当时,被去势的男人被称为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阉”,定义非常明确,而赵高没有从没有这种记载。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意不明,东汉以后,有人为《史记》做注解,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说到赵高的父亲受到宫刑,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赵高兄弟,赵高兄弟也受宫刑成为宦官。
这种谎话以讹传讹,到了唐朝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流言,就逐渐固定下来。然而,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而隐官,既用来指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刑满人员的身份,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那么,这么明显的错误,为什么会误解两千多年呢?
东汉因为宦阉之祸亡了国,这种曲解,投合当时人痛恨宦阉的心情,大家都愿意传布亡国的祸首是宦阉的流言。唐朝又是宦官专权乱政,赵高是宦阉的流言,自然成了定论。明朝,宦阉之祸愈演愈烈,到了清朝末年,大太监李莲英还在慈禧宫中肆意擅权,如此累积之下,这段曲解的历史也就作为正史流传下来,直到如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