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的才华比拼,相比于包拯从一个清贫人家起仕,公孙策在那个时候可是不折不扣的名家子弟,父亲不仅是庐州府尹,自己小时候更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别说没有经历过底层人民的贫寒生活,就是重活累活也没干过多少。
所以从小养尊处优的公孙策在性格和待人处事上也大多恃才傲物,颇有点穷苦人家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作为同乡的包拯却与公孙胜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要说家境包拯自然比不上公孙策,就连才华包拯实话实说也略逊公孙策一筹,可包拯厉害就厉害在自己强大的内心和敢于较真碰硬的态度。
如果说在一开始公孙胜对包拯还是满心不服甚至还想分个高低,可在自己恃才傲物、多年的怀才不遇甚至对官府蓬蒿之辈的嗤之以鼻后,公孙胜终于对包拯有了更深的敬佩和尊重。
虽然自己狂傲不羁,更是大言不惭地述说自己堪比诸葛孔明、张良等人的计谋才华,但也正是这骄傲的性格让年少轻狂的公孙胜得罪了不少人。
彼时的公孙家在朝廷仍有不少余威,众人也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与之计较,可嫉妒怀恨的种子早已埋藏在心便如波涛之水般积蓄,也为公孙胜日后的悲惨遭遇和惨遭陷害埋下隐患。
之所以说包拯是公孙胜唯一佩服的人,这也是有根据的,从才华而言公孙胜自然不比包拯差,反而在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方面都要略胜包拯一筹。
但二人经过短时间的相处,公孙胜却发现眼前这个黑如炭火的读书人有着自己没有的本事和能力。
尤其是从自身做起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面对如何的突发情况都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绝于顶而面不惊,如此强大的内心怎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对于公孙胜来说也很知趣,面对这样一个足够有才华和能力的朋友,自己甘愿退居二线做他身边的谋士,这种肚量也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卧龙凤雏的互相成就,在与包拯的共同办案中,公孙策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经常放下自己的身段,更是依靠自己的才智为包拯出谋划策,在侦破大案要案时,公孙策经常靠着自己更加敏锐的判断力和第六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虽然他离最后的真相总是差那么一步,但因为他梳理总结出的多条线索才让包拯对整个案件个凶手的杀人动机更加清楚熟知,说他们是破案界的黄金搭档也毫不为过。
除此之外像龙虎狗三口铡刀就是公孙策献言为开封府量身打造的,这龙头铡是用来处死那些目无王法的皇亲国戚,这虎头铡是用来处死贪赃枉法的官员大臣,这狗头铡则是用来处死那些坏事做尽的泼皮无赖。
可以说每一口铡刀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不容罪犯质疑和逃脱,正如我们熟知的陈世美爱慕荣华富贵抛弃糟糠之妻,最后倒在铡刀之下这一经典故事。
对于公孙胜而言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绞尽脑汁想出的三口代表正义的铡刀最后却架在了自己的脖颈上。
棋错一招满盘皆输的无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长相出众的公孙策和自己的妻子也有一个同样貌美的女儿,在当时世风日下的宋朝,有不少奸佞之臣垂涎公孙策姑娘的美貌,便借职务之便向公孙一家提亲。
可公孙策身为一个父亲怎能看着自己的女儿陷入如此危险境地,在严词拒绝后没想到却遭来了横祸,先是自己妻子中道没落的家室遭遇牵连,妻子更是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在不堪舆论的压力和内心折磨后最终悬梁自尽走上了绝路。
另一边早就做好计划的小人们联名向朝廷告发公孙策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最终公孙策受到牵连被贬谪出京。
但公孙策心想自己与女儿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重新换一个地方生活倒也乐得其所,然而此时这伙奸佞小人还不死心,决心在路上铲除公孙策强占民女。
虽然因各种原因刺杀的任务并未完成,但在这一场动乱过后公孙策与自己的女儿彻底走散。此后的日子中公孙策一直没有停下寻找自己女儿的脚步,只可惜毫无音讯。
几年过后在与包拯的一次侦破命案的过程中,公孙策意外地发现死者的房间有着自己女儿曾经戴过的饰品,害怕女儿与此事有关联、同时又出于私心的公孙策并未将此事告知包拯反而独自将饰品带离现场。
可这一举动怎能瞒过包拯的火眼金睛,一方面包拯不相信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会背着自己真的与这场命案有所牵连,另一方面包拯也深信公孙策的为人,一直等待着公孙策来与自己说明事情原因。
可公孙策在得知女儿近些年悲惨的遭遇后实在难以忍心将她作为凶手送上断头台,于是便用起了狸猫换太子的戏法把自己的姑娘藏在了密室。
可在一个个凶手伏案后,公孙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压抑的情绪,将女儿的饰品和自己一系列所作所为说了出来。
在当时包庇罪犯是要杀头的大罪,即便包拯再过不忍心,可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更何况公孙策呢,最终也不得不挥泪告别自己的好兄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