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宋元明清 > 正文

乾隆主动退位给嘉庆 两人是怎么做到表面上的和睦的

乾隆主动退位给嘉庆 两人是怎么做到表面上的和睦的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和乾隆是怎么做到表面上“和谐相处”的?
历史上的那些太上皇们,大都不是出于自愿。比如唐代的高祖李渊,还有玄宗李隆基。前者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了太子,倘若李渊不退位,他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而后者在位时荒淫无度,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又"千乘万骑西南行",儿子在灵武称帝,他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太上皇。
还有北宋的最后两位皇帝,都是逼不得已。可清代的乾隆皇帝弘历,却是心甘情愿的将皇位让给了儿子。权力的滋味,一旦尝过,就会上瘾,那么他为何还会主动的退居二线?
(一)、波澜壮阔经一生,饱享荣华富贵,"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而他的孙子弘历,不愿意将其超过,所以在当政满一甲子的时候,主动提出想当太上皇。
1. 两龙并立,父子携手治国,那至高无上的皇权,是让人青春永葆的良药。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并非是想着让贤,而是当初立下了不远超过皇祖的誓,当然他也早已经看过了世界,倒不如让自己放松放松。不过放松归放松,他对权力的欲望,可一点都没有消减。他初登大位之时,也是踌躇满志的君王,他以皇祖为榜样,立志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父亲留下的未竟之业,乾隆发誓一定要替他完成。所以,他先是平定了贵州苗疆之乱,将西南彻底的纳入实际统治范围,而后又彻底的打败了准噶尔部,让康熙帝在天有灵能够得到慰藉。如此一来,贵州和新疆,都成了清代的实际控制区。
后来在大小金川之战中两度获胜,还出兵缅甸,又进攻安南。在其执政前期,可以说是功勋卓著,大有与康熙匹敌之势。后来就开始居功自傲,一昧的沉浸于享乐。在位期间,六下江南,把雍正留下来的那点家业,都挥霍一空。
等到他玩够了,就又想出了一个新的玩法,那就是当当太上皇。他不相信自己会同唐玄宗,那样,他要成为宋高宗,表面上没有实权,却仍然大权独揽。
2. 前车之鉴,提早预备好后路,那些徒有虚名的太上皇,会落得悲凉下场,首先是因为在朝堂之中,没有其可用之臣,没有能够与皇帝直接对抗之人;其次,他们手中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权柄。或控制大军,或控制朝政,那即使当了太上皇,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弘历可以把皇帝的名号让给自己的儿子,但是手中的权力却不能悉数交出。他想方设法的从各个方面抑制嘉庆,时时刻刻的提醒他,江山是自己给的,想要拿回来,随时都可以。因此,嘉庆的这个皇帝不好当,甚至要比当太子时更难。
如果有一点疏忽,就会遭到天下人耻笑,而且乾隆大权在握,他随时都有可能把江山夺回。他们两人的关系根本不像是父子,只不过是权力牵起来的两位政客。
乾隆想既能够退位,博得美名,又想永远掌握权力;而嘉庆想,赶紧将自己的老爹伺候走,好尽快的成为真正的九五之尊。嘉庆荣登大宝,皇阿玛乾隆却不交实权,一山如何容二虎?两个人是怎么做到表面上"和谐相处"的呢?
(二)、全面施压,为儿子筑造权力的围墙,钱钟书先生曾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对于嘉庆而言,皇位是一座围城,不过坚持坚持就能走出去。
乾隆为了不让大权旁落,他制定了很多独属于自己的皇家规矩,甚至比在位时,更为严苛;同时,又牢牢的把持着人事任命之权。当然,那些祭祀的权力,还是要交给嘉庆的,面子上总得过去,而且这些都无关紧要。
1. 安插亲信布荆棘,制约颙琰不足奇,"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大都要清洗一下朝臣。那些原本跟随自己父亲的"死忠",自然在其中之列。倘若嘉庆皇帝这么做了,那么乾隆可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当然不会允许,因此"以父之名"要求儿子每天要向其汇报工作,同时高级别官员的任命与罢黜,都要告诉乾隆。
如果嘉庆不这么做,那就是不忠不孝,会为世人所说道。而且,乾隆又不是对儿子猜忌很强的唐代皇帝,父子两人的关系也没那么僵,嘉庆也不希望和父亲闹僵。因此,一直顺应着乾隆的意思来。乾隆每次都会对人事的任命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嘉庆悉数遵从。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遍布着忠于乾隆的大臣。嘉庆根本没有机会彻底的掌握权力。此外,和珅是乾隆的"死党",世人皆知此主仆二人的关系。嘉庆上位以后,根本不敢清算和珅。即使了解他是巨贪,富可敌国,也一直养着。
而乾隆还变本加厉的不断要求给和珅加官进爵,嘉庆对此也无奈。其实拥有了和珅,就等于拥有了大半个清代官僚队伍。不论是朝野还是地方,到处都安插着和珅的人,而他对乾隆忠心耿耿,所以,乾隆皇帝根本不用担心儿子夺权。
2. 制规矩以约束,立威严以震慑,"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从未倦勤,不敢自逸"。乾隆皇帝对嘉庆说的这番话,就是摆明了说自己不会放权。在他眼里太上皇不是一个虚职,它的地位和权力,应该要远远的高于皇帝。所以,他也从万岁爷,成为了万万寿,还是居住在养心殿中。
如此一来,不论是大臣还是皇帝,都会将其当作最高权力者来看待。嘉庆皇帝,必须每日晨醒昏定,不得耽搁。此外,他还将训诫权牢牢的握在手里。可以将其看成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也可以看成上级对下级的指责。
"至朕传位后,凡军国大政,及交涉外藩事件,朕仍训示嗣皇帝,一切锡,赉,绥怀,悉循恒典"。不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亦或者是大军,还是要向他报告。只要他觉得嘉庆做的不对,随时随地都可以指出错误,并监督其改正。
可以说,嘉庆的这个皇帝,当的那是一点尊严都没有。两龙并立,显然是老龙占了上风。
(三)、忍,心字头上一把刀,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乾隆都已经在位六十年了,年龄也在日复一日的增长。清代的皇帝很少有长寿者,而且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所以在嘉庆看来,乾隆皇帝命不久矣。他没有必要去为了一时之利,和父亲闹得不可开交。
对于这样一个时日无多的老人,顺从便好。对于这样一个对权力如此痴迷之人,等待即可。
1. 等待,就是最好的计策,乾隆对嘉庆而言,既是君,又是父。他如果忤逆了弘历,那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父子二人又没什么深仇大恨,乾隆也不曾像唐玄宗对待太子那般刻薄,因此没有必要撕破脸皮。乾隆做的越过分,嘉庆脸上越有光。
所以,他对于一切都是处于一种默许的状态,从来不会提出任何怨言。他了解,自己的身边都是乾隆的亲信,因此总是拿出一副纨绔子弟的姿态对待下人。平日里他对朝政也不是多么的热衷,反倒沉浸在声乐酒色中。
"唯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中有委屈,又有退让。凡是有人来找他商议国事,他就会拿出皇爷唯上来搪塞。话传到乾隆那里,他虽然嘴上说儿子不争气,但心里乐开了花。这会让乾隆皇帝十分安心,最起码儿子没有那么强烈的权力欲。
2. 十年面壁图破壁,一举成名天下知,乾隆皇帝去世以后,嘉庆的性格就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此前,他对和珅等人置若罔闻,对其行为视而不见,可乾隆一死,和珅的死期也到了。他很快就被以各种各样的罪名抄了家,家中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能顶好几年整个大清的财政收入。
和珅,这位"世界首富"也死在了自己曾经的嚣张跋扈中。其实,他又何尝不了解自己的下场。只不过上了乾隆的贼船,就再难下来。收敛的那些财物,也全都充了公。他也成了嘉庆皇帝的"新手大礼包"。
如果当初的嘉庆不愿意再熬些时日,肯定会出现父子反目的情况。何况,乾隆在军中和政坛都很有威信,自己不过是个初生的牛犊,又怎敢直接和父亲抗衡。反正等他一死,天下早晚是自己的,何苦还要冒险一试。
其实嘉庆在乾隆活着的时候,权力和当太子时,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反而活的还不如当时潇洒。是权力,将亲情变得如此畸形。本该无话不谈的父子,却成了明争暗斗的"敌人"。
结语:,一座山头容不下两只老虎,更何况大清的山头上还盘踞着两条龙。小龙没有实力,那就只能任凭大龙摆布。而大龙时日无多,天下早晚是小龙的。
为了保持相对和谐的局面,父子二人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前者是想方设法的立威,又在朝中安插亲信;而后者则是等,等着自己壮大,等着父亲去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7433.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