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在历朝历代中,每位君主总有一些自己信赖和重用的大臣。
而在雍正朝时的宠臣则有七人,这七人分别是胤祥、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张廷玉。
他们之所以得到重用,能够成为雍正的心腹大臣,自然是有其道理所在,接下来便以其中几位来讲解。
例如胤祥,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是雍正的弟弟。他尽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立下许多功劳,雍正自是对他十分信任。
而鄂尔泰,出身满洲镶蓝旗,父亲是国子祭酒鄂拜。其祖上先人投归了清太祖,累世为官。康熙三十六年,鄂尔泰中举并进入仕途,一度立下功劳,官至权臣。
这两位出身都是不低的,尤其是胤祥,是与雍正关系最为亲密的皇子。他们不仅出身好,才华也是出众,更是多次立下了大功,才成为了雍正朝的宠臣。
当然也不是每一位都是出身好的。正如年羹尧此人,他出身平凡,但自幼读书又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
他在军事上尤有天赋,常年驰骋疆场,平定了西藏乱事,曾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见他们要么是出身不凡,要么是军事名将,才得到了雍正的极大赏识。而在这七人当中,有一人,他从未参加科举,连举人都不是,却能够成为雍正的七大宠臣之一,这其中又有着什么缘故呢?
此人便是田文镜,历经康熙、雍正两朝,为雍正之印心腹重臣。
雍正帝亦是曾经评价他:“忠诚体国,公正廉明。” “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他从未参加过科举,连举人都不是,为何能够得到雍正帝如此高的评价且成为了七大宠臣之一的呢?
原因其一便是,他多年来艰辛的为官生涯积攒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使得他更加明白如何为官。
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镜以监生的身份开始进入仕途,而此时的他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后来也只是一个知县,在清朝数万官员中,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出彩。
此后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知州,翌年内迁为吏部员外郎。到这时他已经历任州县官有二十余年了,积累了丰富的基层为官经验。
在康熙帝辞世的时候,田文镜已经是六十一岁,而在雍正帝即位后,却成了他为官生涯的一个转机,他开始深受雍正帝的重用。
可见他多年来的沉淀还是很有用的,默默无闻二十年,一经任用便受到了极大的赏识。
而他真正成为雍正的心腹重臣,更多是因其敢破敢立的为官之道,以及勇于揭露腐败的行为。
有一次山西发生了灾害,年羹尧请求朝廷赈灾。雍正帝便询问了山西巡抚受灾情况,他的回复是山西没有灾害。而在雍正帝命田文镜去巡察回来时他却是毫无保留地说出了山西受灾的情况。
当下雍正帝就嘉奖了他直言,随后就令其前去山西负责赈灾。他在山西剔除了原有的痼疾,使得当地的吏治为之一新。也由此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开始成为雍正帝的心腹重臣。
而他雷厉风行的做法以及对皇帝命令的全然遵守,让他不仅仅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更加改变了地方的为官局面。
雍正初年时,雍正帝就派田文镜清查河南积欠时,他把已经查出亏欠钱粮的各官员汇集到开封,逐一严审,就离任人员也是追查到底。其雷厉风行的整顿很快就有了成效,使得河南财政根本好转。
在任职期间,他凭借多年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整顿吏治,清查积欠,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绅衿特权等。雍正帝称之为“模范疆吏”,始终重用他。
因此,从未参加科举,也不是举人的田文镜能够一跃成为雍正最为赏识的大臣之一,正是在于他敢破敢立的精神,不畏惧权贵,严格执行法令。这正不是君主最为想要的臣子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