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真正的纪晓岚,并非像电视剧中那样受宠,并且还是一个好色嗜肉之人。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张国立老师所演绎的纪晓岚,展现出来的是一幅足智多谋的模样,每每与和珅的斗智斗勇,他总能靠着聪明才智而略胜一筹。
历史反思,但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与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则是大相径庭。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坦白来讲,历史上的纪晓岚,确实有一定的聪明才智不假,但却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个是爱吃肉,一个是好色。另外,最重要的是,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的受宠。
之所以说纪晓岚不受宠,看他的官职履历就能看得出来。乾隆十九年,三十岁的纪晓岚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年高中进士,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官宦生涯。
纪晓岚的经历,在初入官场的时候,纪晓岚靠着学识,确实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重视,尤其是在乾隆二十一年,他主持纂修了《热河志》,更然乾隆皇帝对他赞赏有加,恩准他在当年巡视热河时伴驾。而在热河伴驾之后,纪晓岚进入了官场上的“快车道”。
从武英殿的一个普通纂修,到国史馆总纂,纪晓岚仅仅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达成,并且,在担任国史馆总纂一年后,乾隆皇帝又任命他为方略馆总纂。
升迁之所以这么快,纪晓岚靠的就是真才实学,这一点就连乾隆皇帝都对他赞赏有加,称其为“学问优胜”。
如果仅从表面上看,纪晓岚似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爱和重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纪晓岚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天心难测”。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的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获罪,而纪晓岚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漏言”给卢见曾,帮助卢见曾避祸,结果呢?不仅卢见曾祸没有避成,“漏言”之事也被乾隆帝得知。最终,乾隆皇帝当即下令,将纪晓岚流放至乌鲁木齐。
之所以要说这件事,是因为这次流放,是纪晓岚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外放”,并且还是在获罪之后才达成的。
清代时期,对于那些有能力且受到重用的文官,皇帝往往都会将其委以实职,去让他作为封疆大吏,比如刘统勋和刘墉父子,再比如左宗棠。
但纪晓岚一生都没有这种机会,表面上看,乾隆皇帝对他十分赏识,赏识他的学识,但实际上,乾隆皇帝也仅仅止步于赏识他的学识而已。
根据《清实录》记载,乾隆曾对刘墉和纪晓岚这二人做出过一次评价,他认为刘墉属于那种“遇事模棱”之人,而纪晓岚,则是“读书多却不明理”。
正是乾隆皇帝出于这种心理,才会打着纪晓岚“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的旗号,一直将纪晓岚留在京城,却从不外放。
如果真的像电视剧中那样器重纪晓岚,那早就会被光明正大的外放为官,进行历练了。不仅如此,这次因“漏言”给亲家卢见曾,让纪晓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磨难。
卢见曾是清代雍正年间的能臣,以“善于治水”而闻名,当初雍正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对卢见曾可谓是厚爱有加,先后数次对其提拔。
另外,卢见曾本人也是学识渊博,《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还有“杨州八怪”,就都曾经受过卢见曾的教诲。但在雍正去世,乾隆登基之后,一切都变了味儿。
最开始,也就是乾隆刚刚登基的时候,对于父亲雍正留下来的老臣,乾隆还算是比较尊重,曾委任卢见曾为两淮盐运使,并且,在乾隆二十七年,卢见曾告老还乡之际,乾隆皇帝还趁着下江南,专门到卢见曾的家中看望。
这一切都说明,当年卢见曾还是比较厉害的,不过,俗话说得好,花无百日红,就在卢见曾退休六年之后,一场意外的风波席卷而来。
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人秘密向乾隆举报,说历任的两淮盐运使多有贪赃之行,并造成了国库的巨大亏空,乾隆得知后,迅速着手安排人进行调查。而就在乾隆刚刚下令调查时,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纪晓岚,马上告诉了亲家卢见曾。
作为纪晓岚而言,他这么做其实在当时也无可厚非,毕竟在封建时代,“礼尚往来”也是常有的事情,何况,卢见曾与纪晓岚还是姻亲,透露点内幕消息实属再正常不过。但最终的结果是,卢见曾因罪被论“绞”,而暗中透露消息,“揣摩圣意”的纪晓岚则被革职流放。
纪晓岚被流放之地,是如今的乌鲁木齐,按照当时大清代的律法,一般被流放到这里的,基本上都是重刑犯,也就是犯了大罪的人。
而纪晓岚呢?抛开他的罪名大小不谈,单说在此之前他担任总篡的地位,理论上也不应该被流放至此,但理论毕竟是理论,实际上,乾隆皇帝流放纪晓岚可是丝毫没含糊。由此说明,乾隆对纪晓岚,并没有太多的怜悯和照顾之心,所谓的“恩宠有加”,差不多只是空话。
封建时代的“天心难测”便是如此,昔日居庙堂,今日遭流放,一切来得就是这么突然。不过,流放乌鲁木齐,也让纪晓岚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在那里的近两年时间里,他看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对自己前半生的经历进行了认真反思,而在两年之后,纪晓岚变成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从乌鲁木齐归来后,纪晓岚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性格大变是因为经历了磨难和挫折之后才会形成的,而纪晓岚也是如此,在他被突然流放之际,以及在乌鲁木齐期间,他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在大清的官场走的更远,那就必需要明白乾隆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乾隆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句话总结,他是一个极其自负,自视甚高的人。
当然,乾隆自负也是有一定资本的,清代经过康熙皇帝的打拼,以及雍正皇帝的积累,到乾隆接手的时候,可谓是国富民强,蒸蒸日上。正是仗着有丰厚的家底,乾隆登基之后,又发动了数次平定边境的战争,比如平大小金川,灭准噶尔,最终完成了康熙、雍正未完成的事业。
而也是因为有了这种功勋,乾隆才会自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在他心目里,除了爷爷康熙之外,其他的皇帝都不如他,包括他的父亲雍正。这样一个自视甚高,且常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帝,臣子们与他在相处之时,就会十分困难。
如果表现的过于聪明,乾隆就会不高兴,要了解,天底下最聪明的必须是乾隆自己,而表现的愚笨,则就会被乾隆所厌烦。而真正能得乾隆欢心的臣子,就是像和珅那样的,能够在恰当的时机表现出恰当的愚笨,也能在合适的时候,表现出合适的“聪明”。
说得简单点,就是时时刻刻能彰显乾隆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帝王,天底下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人。在被流放之前,纪晓岚对这一点并不理解,但经过流放之后,他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因此,才会在从乌鲁木齐回来之后,秉承“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格言。
也正是纪晓岚的“良好”表现,让乾隆帝重拾了对他的宠爱,在乾隆三十六年,纪晓岚被起任为国史馆编修,重新回归官场。
而在两年后,纪晓岚走到了人生最巅峰的时刻,他被乾隆皇帝委任为《四库全书》总纂。《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引以为傲的“功勋”之一,当时的前朝,经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治理,呈现出一派“盛世”之象,这种情况下,乾隆就萌生出了修一部古往今来最全丛书的想法。
因此,《四库全书》便应运而生,而纪晓岚作为具有丰富编纂经验的人,成为了该丛书的总纂官。很多关于他好色以及嗜肉的典故,就是在他担任总纂后流传下来的。
据说,纪晓岚曾经有一段时间忙于修书,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每天吃住都是在书馆当中,而这天乾隆帝突发兴起,要来看看丛书编篡的进度,结果到了书馆之后,看到了一幕让他目瞪口呆的景象。
当时的纪晓岚,由于连续工作多日,不仅满脸通红,并且,两眼犹如冒火一般,最重要的是,赤着上身在桌案上奋笔疾书,以至于乾隆来了他都没有发现。
最终,乾隆对于纪晓岚这种“失仪”的举动并未怪罪,并且为了让纪晓岚能够“泻火”,还特意恩赐了他爱吃的肥肉,更重要的是,又恩赐了两名宫女来陪伴“纪先生”进行编书工作。
这个典故真假程度有待考证,但从此之后,坊间均流传纪晓岚无肉不欢,并且相当好色,甚至到了后来,还说他能“日御数女”。纪晓岚是不是真的能“日御数女”我们不了解,不过,据史料记载,他一生一共有一妻六妾则是千真万确的。
不过,在《四库全书》即将编纂完成时,纪晓岚迎来了人生的另一次低谷,在乾隆执政晚期,纪晓岚并不受宠,并且官位还几度沉浮,尤其是在乾隆退位前,更是屡遭贬官。之所以如此,还是那句话,天心难测。
但在乾隆之后,继任的嘉庆皇帝对纪晓岚还是很不错的,在嘉庆元年,纪晓岚被委任为兵部尚书,紧接着在嘉庆二年,又迁任吏部尚书,还加太子少保衔。
尤其是在嘉庆扳倒和珅之后,对于纪晓岚却尊重有加,甚至在嘉庆八年,嘉庆帝专门派人前去为纪晓岚祝贺八十大寿。比着和珅最终被三尺白绫赐死,纪晓岚的结局可谓是相当不错了。
嘉庆十年,纪晓岚于京城老宅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据传在他临终前,曾把儿孙们叫到床前,留下了几句堪称名言的家训。
“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脏”。
这几句,可以说是纪晓岚一生经验教训的总结,其中“莫入盐行”和“莫贪赃”,正是他有感当年自己亲家卢见曾悲凉结局的感悟。所以说,真正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总结来说,他是一个文人,但却是一个把腰弯了下去的文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