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华夏民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民族,似乎不会有人反对。数千年来,我们的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卓绝的意志开拓土地,战胜敌人,并驱逐侵略者。经过数千年的经营,如今中国的土地已经达到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国家。
在古代,华夏武装以天子的名义讨伐四方,汉家的武士们驱驰于无边的朔漠,泛舟于无穷的沧海,建立了辉煌至极的武功。那么不算元朝,汉族武装在对四方进行征服的战争中,最远都曾打到了哪呢?
一:北方——东汉耿夔到达金微山
自古以来,中原政权的威胁总是出于那片五谷不生、苦寒无比的漠北草原。在那个时代,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民族,很难在那片广袤的草原上生息繁衍。于是,游牧民族的天子骄子们,将整个漠北变成了他们的乐园。由于草原环境的恶劣,以及游牧民族对于财货的贪婪,草原的骑兵们会经常抄掠中国的边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有时,他们甚至会趁着中原大乱,以武力入主中原。面对草原民族的威胁,汉族政权除了整治武备以图固守外,还时常会选择深入不毛,主动寻求歼灭敌人的机会。汉唐明清等王朝,曾屡次出塞击胡,动辄数千里。那么,汉族武装向北征讨的最远记录是在哪里呢?答案是耿夔与北匈奴的金微山之战。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率领胡汉大军三万余人,出塞三千余里,在稽落山(今外蒙古额布根山)将北匈奴杀得大败,使北匈奴受到了歼灭性的打击。北匈奴单于狼狈地带领着自己的余部,向西部逃窜。
为了彻底消灭北匈奴,窦宪命其部将——大将军左校尉耿夔,带领八百精锐骑兵出塞五千余里,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追上了北单于残部,并发动猛烈打击。此战,汉军俘虏了北单于的母亲阏氏,斩杀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大量匈奴贵族。北单于只能带着数名亲信,继续向西逃窜。
此战可谓是窦宪讨伐北匈奴的收尾战,此战出塞达到五千余里,不仅创造了汉代出征的最远记录,而且也是古代汉族武装向北征讨的最远记录。
二:东方——苏定方平百济
在古代,中国向东征讨的最远记录,无疑是元朝对于日本的征伐。但就汉族武装而言,要数苏定方对于百济的征讨。
唐朝为了消灭自己在东北方向的宿敌——高句丽,决定先歼灭其南方的盟国——百济。百济位于今天朝鲜半岛西南部,是一个扶余人建立的国家。该国虽然表面上是唐朝的属国,然而实际上是高句丽的忠实盟友,两国经常狼狈为奸,一起进攻唐朝的盟国——新罗。
公元660年,唐朝决定对百济发动一次渡海作战。苏定方率领水师从山东荣成湾出发,跨海到达百济沿海,一时间轴幅千里,扬帆盖海。苏定方在滩头击溃了百济军主力,遂长驱直入,连下数十城,将百济全境平定。
在镇压百济复国势力的反扑后,唐军彻底在朝鲜半岛站稳了脚跟,旋即对高句丽展开两面夹攻,最终毁灭了这个海东强国。
三:南方——隋朝进攻林邑
公元605年,也就是隋大业元年,隋炀帝任命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负责对林邑国的征服事宜。林邑国,也就是占城国,位于如今越南的南方。隋朝时,越南北部仍是中国的交州。为了追寻更多宝货,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决定对交州以南的林邑国发动战争。
刘方率军渡过阇黎江,用强大的军势吓退了林邑人的防守部队。随后,隋军长驱直入,并越过了东汉大将马援平定交趾时立下的铜柱,继续向南突击。
随后,林邑人试图用大象抵挡隋军。足智多谋的刘方,事先在战场上挖了许多小坑,做成陷阱。当大象攻过来时,命隋军假意逃跑。在追击时,大象因体重过大,纷纷陷入坑中,刘方立即命人用强弩射击大象。大象因为疼痛,拔足冲向林邑军,林邑人大败,该国国王狼狈地逃到了一座海岛上。随后,刘方率军攻入林邑的国都,获得大量宝货,刻石记功而还。
由于南方暑热、瘟疫流行,隋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连主将刘方最后也染病而死。在隋军退走后,林邑人迅速复国。虽然隋朝此次征讨并没有吞并林邑,但仍创造了向南征讨的最远记录。
四:西方——苏定方攻陷拉萨
苏定方,又是苏定方。他不仅创造了古代汉族军人向东讨伐的最远记录,还创造了向西进攻的最远记录。苏定方于公元667年,竟然攻破了当时吐蕃国的国度——啰些(今拉萨)。在那时,苏定方已经76岁了,这真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征伐。在新旧唐书等汉文史书中,都找不到这次征伐的痕迹。反而在藏文史书中,我们得以窥见此战的端倪。
在清代,乾嘉学派学者通过研读各族史料,写了一本《域外珍本汉籍文库》,其中对唐史中苏定方的事迹进行了一些补充。例如公元657年,苏定方在乌海,也就是今青海一带,击败了吐蕃第三号实权人物——达延。此战中,苏定方率领一千多名敢死之士,击溃了吐蕃近八万人,还将吐蕃人的主帅斩于阵中。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公元667年。当时苏定方带领唐军,在青海击败了吐蕃名将禄东赞、论钦陵父子。精明一世的禄东赞,正是死于此战之中。其具体记载是:“吐蕃禄东赞兴师十万众入寇,生羌十二州为其所破。定方闻之,率兵八千鏖击,大破杀其众,斩首九万二千余,敌遁还者仅八千,禄东赞亦受创而亡。其子论钦陵踉跄遁走。定方复大发兵,进袭吐蕃,抵布达拉宫,纵火焚之。是岁,定方卒,年七十六。”也就是说,苏定方不仅击败了吐蕃军,而且还寻道攻入拉萨,烧毁了布达拉宫。同年,苏定方死于军中,正好也与记载吻合。
一个76岁的老将,率军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作战,还攻陷了敌国的首都,着实难以让人相信。然而此事,却在许多藏文史书中得到了记载。例如《西藏王臣记》、《新红史》等史书,都记载了唐军入拉萨之事。但是,如此重大的战果为何没有出现在汉文史籍里呢?是不是史官有意隐瞒苏定方的功勋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五:东北——毌丘俭到达外东北滨海地区
要论汉族武装在东北方向征讨的最远记录,无疑是曹魏大将毌丘俭对于高句丽的征讨。司马懿击灭辽东公孙氏军阀后,一直为公孙氏所压制的高句丽开始蠢蠢欲动。高句丽人屡次骚扰魏国边境,试图占据辽东以及汉四郡。曹魏大将毌丘俭为了消除高句丽的威胁,决定彻底将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
公元244年、245年,毌丘俭两次讨伐高句丽,都获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其中在第二次战争中,魏军在击败高句丽军主力后,继续向东北疾进。毌丘俭部将王颀率军,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也就是今天俄罗斯滨海地区。此战中,毌丘俭创造了汉族乃至于中国军队,向东北方向讨伐的最远记录。
六:东南——海贼林凤攻打马尼拉
除政府军队外,汉族民间武装力量同样也在对外征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东南方向,是一片茫茫的大海,而那里时常出没着来自中国的海盗。其中最强大的,无疑要数海贼林凤了。
由于倭患严重,明朝曾经颁布了“禁海令”。在人多地少的东南沿海,这无疑是断了当地人民的生路,所以许多海民选择铤而走险,成为了“海上绿林”。而大海贼林凤,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
林凤19岁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的队伍,并在泰病故后接手了他的事业。他以澎湖为基地,全盛时期旗下有超过300艘船、4万名成员。林凤在明朝东南沿海四处掠夺,但在明朝水师的镇压下,一直没有什么作为。所以,林凤将目光投向了东南方,西班牙人所占据的菲律宾。当时,西班牙人刚刚取得对马尼拉的统治,防备十分空虚,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林凤胸中酝酿。
1574年11月29日,林凤带领两万人靠近了马尼拉的附近海岸。当时西班牙人并没有防备,马尼拉仅有80多名守军,看似不堪一击。但是由于林凤军队没有注意保密,不慎打草惊蛇。西班牙总督得到消息后,派遣小股军队四处骚扰林凤的先遣部队,导致林凤军队进展缓慢。
趁此机会,散布于各处的西班牙军队立即集结了起来。林凤对马尼拉的第二次进攻于12月2日开始。1000多名战士全力进攻,三路队伍中仅有一路突入马尼拉,但由于没有后援部队跟进,全部战死。在攻城不利之后,林凤派小船进入内河,并且派出佯攻队伍,掩护主力撤回了海上,进攻马尼拉的战斗最终失败了。
虽然林凤最终失败,但是他仍然创造了向东南方向,征讨的最远记录。
七:西南——郑和攻打锡兰国
公元1410年到1411年,郑和船队经过位于今天斯里兰卡的锡兰山国。郑和下西洋本是一场和平与友好之旅,但是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的狂妄、无知行为,终将郑和舰队拉入战争的漩涡。
亚烈苦奈儿对于庞大的明朝舰队心存戒心,同时又对船上满载的珍宝垂涎三尺,于是决定先把郑和诱上岸,然后派兵抢夺宝船。对于亚烈苦奈儿的鬼把戏,身经百战的郑和自然洞若观火。当郑和一上岸,锡兰人立即伐木阻挡明军的归路,并且发兵五万直取宝船。
郑和将计就计,他见锡兰人倾巢而出,国度必然空虚,遂率领随从2000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袭亚烈苦奈儿的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家属。围攻船队的锡兰山军紧急回师,被郑和所部大败。其后,郑和将亚烈苦奈儿带回国内,听凭明成祖朱棣发落。朱棣念起无知,最终将亚烈苦奈儿赦免。
此战中,郑和创下了汉族武装在东南方向,征讨最远的记录。
八:西北——高仙芝灭石国
在西北方向,高仙芝攻灭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石国”,无疑创造了汉族军队在西北方向进军的最远记录。
公元747年,唐朝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带兵翻越高山、征服绝域,消灭了依附于吐蕃的小勃律国。此战震惊了整个西域,从大食到吐蕃,都震动不已。在这种有利形势下,高仙芝决定乘胜追击,将大唐声威布于葱岭以西。
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石国,一直对唐朝阳奉阴违,表面上臣服于唐,背地里却与反唐势力眉来眼去。于是,高仙芝以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国王“无藩臣礼”为借口,带兵讨伐石国。面对强大的唐军,石国国王选择不战而降。随后,高仙芝纵兵在石国王朝大肆烧杀,并将石国国王、王后等大贵族一并俘虏。通过此战,高仙芝抢得十几斛瑟瑟、五六匹骆驼驮运的黄金和很多好马宝玉,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高仙芝赚了家产,唐朝却输了信誉。一个石国的王子在战乱中逃了出来,他在中亚各国四处宣扬唐军的暴行。唐朝在中亚的信誉遭到严重损害,各国纷纷依附于阿拉伯人的卵翼之下。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之下,高仙芝决定再度出兵异域,击败强大的阿拉伯人,重新取得唐朝在中亚的宗主权。最终,怛罗斯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8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