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伟大诗人杜甫的这几句诗非常形象的描绘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
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名臣姚崇、宋璟、苏颋(音同“挺”)、张说、张九龄等人的辅佐下,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将大唐王朝的各项指标(土地、人口等)带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顶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中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唐玄宗李隆基,眼见天下一派盛世景象,这位皇帝也逐渐开始懈怠下来了,辛辛苦苦几十年图什么嘛,及时享乐才最要紧。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他将杨贵妃接到宫中,自此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同样,由于他的一系列错误的决策,最终酿成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盛极一时的唐朝也自此开始滑向低谷。
公元755年),十一二月十六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为名,尽起突厥、契丹、室韦等部落共计十五万大军,发动了声势浩大、震动天下的“安史之乱”。
此时的唐朝,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兵事废弛,安禄山率领的这些虎狼之师在很快的时间内便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郡县,河南很多地方也相继望风而降。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陷洛阳,接着安禄山指挥大军直逼潼关,在潼关大败哥舒翰的二十万唐军。
长安告急,唐玄宗狼狈出逃,途径“马嵬驿”时,发生兵变,杨国忠等一干杨氏族人被全部诛杀。在这些愤怒的士兵的逼迫下,唐玄宗无奈让人将杨贵妃缢死,给这段畸形的爱情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随即,他继续向蜀地逃亡,自此也正式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子李亨与其分道扬镳,率诸子北上灵武,于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在众多将领的拥护下登基为帝,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他的主导下,郭子仪、李光弼等一批优秀将领指挥军队讨伐叛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公元757年,叛军发生内乱,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害,不久安庆绪登基为帝。乘此良机,唐军集结全国数十万大军,并且邀请数千精锐的回鹘骑兵参战,对叛军主力实施两面夹击,叛军遭受大败,逃亡邺城(今河南安阳一带)固守,长安、洛阳相继被收复。
就在郭子仪率领大军收复洛阳的七日前,坚守了十个多月的睢阳城终告陷落,守将张巡等人全部壮烈牺牲。
张巡是进士出身,天宝年间,被任命为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因他不肯阿附权贵,虽然政绩卓著,却未获升迁。后又被调到真源(今河南鹿邑)做县令。
张巡为官清正,虽为县令,却能秉公执法,除暴安良。当时有个叫华南金的豪强,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张巡一上任就将其拿下,依律杀之。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安史之乱”后,“贼势浩大”,众多唐朝官吏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纷纷屈身事贼,其中包括张巡的上级、谯郡太守杨万石。杨万石更是命令张巡接应叛军,不过,却为其断然拒绝。他以县令之卑职,主动招募义军抵抗叛军、且战且走。
此后,他和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先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等地多次击败叛军,在这些战争中,张巡虽是一介书生,但是多次率军出战、出奇制胜,让许多唐军将领对其刮目相看。
公元757年初,为了夺取江、淮富庶之地,安庆绪命令大将尹子奇率领奚族、同罗、突厥等部落骑兵及杨朝宗所部共计十三万人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地处河南、江苏交界的中原地区,是江、淮之地的战略屏障和重要门户。此地如果丢失,则历来承担朝廷赋税重头的江、淮之地将会落入叛军之手,这对朝廷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屡立战功的张巡此时已经被朝廷任命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他与睢阳太守许远一道负责守卫睢阳。许远自认军事才干不及张巡,因此推举张巡为主帅,自己负责筹集军粮等后勤之事。
张巡担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无心抵抗的将领田秀荣等人,以示与叛军势不两立的决心,同时命人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令部将南霁云、雷万春等将城中七千守军分配于各紧要之地。
两个月的时间,叛军发动了多次猛烈的攻势,牺牲近两万人马,却奈睢阳城不得。无奈之下,尹子奇只得率领大军将睢阳城重重围困,黑云阵阵摧孤城,虽然叛军有所损伤,但是奈何人数众多,城内数千守军与之相比,实力悬殊依然非常巨大。
张巡乘势对守城士兵发表演说:“本官深受国恩,奉命守城,虽然贼军势大,结局不过一死而已,不足为惧!唯一对不住大家的是诸位如果为国捐躯、曝尸荒野,可能一时的奖赏难以匹配诸位的功勋!”众人为他的忠义所感动,纷纷表示愿与其同生共死。
大感士气可用,张巡立即命人杀牛宰羊,让士兵们饱食一顿,随即他亲自举着旗帜,率军出城迎战叛军,眼见主将如此勇敢,唐军更是悍不畏死、奋勇向前,此役斩杀叛军数千人,将叛军逐出城外数十里,大大振奋了唐军的士气。
某晚,张巡让士兵擂起战鼓,城外叛军听到鼓声,不敢怠慢,尹子奇立马整顿军队,准备迎战,叛军听到城内鼓声不绝于耳,可是直到天亮,未见有一人出城。大感诧异的尹子奇命人登上高台观望城内动静,不一会,军士回来复命,言城内寂静一片,毫无出兵的迹象。尹子奇料想城内士兵肯定也是疲惫不堪,不会再有进一步的动作。因此便让士兵们卸下盔甲回营歇息。
叛军的神经紧绷了一夜,得到主将的命令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一会的功夫,整个营地鼾声如雷、声彻云霄。
便在此时,张巡率领着南霁云、雷万春等十数名将领各带着五十名骑兵从四面八方杀奔叛军大营,唐军一边冲杀,一边放火,搅的整个叛军大营一片大乱。等到睡眼惺忪的叛军士兵穿戴完毕、拿起武器准备迎战唐军时,张巡等人早已全部撤入城内,叛军又被杀死数千人,气的尹子奇是暴跳如雷、哇哇直叫。
麾下将领南霁云是个神箭手,百步之内,基本百发百中。张巡想充分利用这点,伺机射杀叛军主将尹子琦。不过尹子奇也绝非庸才,寻常都是和其一样打扮的亲随一起出没,因此让有心下手的南霁云无法分辨。
不过这难不倒张巡,他让人将野蒿削成弓箭,射入敌阵,捡到这根特制弓箭的士兵判断城内弓箭已经耗尽,急忙来到主将尹子琦身旁,将这一重大军情汇报于他。早在城上埋伏多时的南霁云终于发现了尹子奇的行踪,机不可失,他立刻张弓搭箭,只闻“嗖”的一声,直中尹子奇的左眼,疼痛万分的尹子琦立刻从马上滚落在地,叛军阵营乱作一片。事不宜迟,张巡立刻点齐兵马,出城冲杀,无人指挥的叛军又吃了个大败仗,损兵折将数千人。
失去一目的尹子琦恼羞成怒,命令叛军猛烈攻城。此时城内的守军经过连番的血战,减员非常严重,仅仅剩下二千余人。粮草已经全部耗尽,士兵们只得以树皮、茶叶、野菜等物充饥,体力下降的非常厉害。
城外叛军损兵折将可以很快得到补充,粮草供应更是非常充足。而守军减员之后压根得不到补充,附近唐军无人来救;在这种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张巡命人建造各种守城的器械工具,用以弥补人数的不足。叛军为了攻下睢阳,使用了云梯、钩车、木驴等各种攻城器具,均被张巡从容化解。无计可施之下,叛军只得在城外挖壕沟、立栅栏,以阻止守军出城偷袭。
又过数日,城中守军仅余六百人,张巡和许远分别把守东北和西南,与士卒同甘共苦。更为惨烈的是张巡和许远还分别杀死自己的侍妾、家仆以充军粮;城内百姓中一些老弱之人目睹这些场景,竟纷纷恳求以己身作为军粮供应守军;这些守军以自己的战友、城中的百姓作为食物继续咬牙坚持、顽强守城。期间张巡还以其忠义精神和人格魅力说服了二百余名反正唐军,为其守城。
眼见形势危在旦夕,张巡命令南霁云率领三十人出城突围,向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这些人在南霁云的率领下勇不可挡、左冲右突,最终以阵亡两人的微弱代价突围成功。
当南霁云说明来意后,贺兰进明以睢阳失陷已成定局拒绝援救。任凭南霁云如何恳求,其依然不为所动。不过贺兰进明念其忠勇,想将他招致麾下,因此设宴款待南霁云。
谁知南霁云泣告曰:“末将来时,睢阳城内已经断粮一个多月!即使我现在面对着美酒佳肴,也难以下咽。大人手握重兵,坐观睢阳陷落,却无半点相救之意,这难道是忠臣义士的作为吗?”
说罢他咬断中指掷在地上,道:“末将既然不能完成张大人的嘱托,只得留下这个手断指作为回去复命的凭证。”与其同来的士卒痛哭流涕。
南霁云依然不死心,一路只要遇到唐军,就前去求援,不过唐军将领如许叔冀、尚衡等眼见形势不明、更是各怀鬼胎、纷纷作壁上观,拒绝援救睢阳。最后只得到真源县援助的一百多匹战马,所幸宁陵城使廉坦是个忠义之人,他立刻率领三千士兵与南霁云回援睢阳。
在归途,他们遭到了叛军的重兵拦截,数千人经过浴血苦战,最终在张巡派人的接应下,只有一千人连同数百头从叛军手中抢来的牛避入城中。入城的唐军纷纷执手哭泣、庆祝劫后余生。
得到南霁云的详细汇报后,张巡愤而写下诗歌《守睢阳作》: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睢阳守了十个月,城内连人肉都已成了稀罕之物。守军已经疲弱不堪、伤痕累累、难以为继,因此有人建议出城突围。不过张巡和许远一致认为睢阳城是江、淮的屏障,不能轻易丢失。而且士兵们目前这种情况,也难以突围。
叛军知道守军无援后,于十月初九,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攻击,连正常站立都已十分困难的残余守军已经无法作战。睢阳城破,近在眼前。肝胆俱碎的张巡向西叩拜道:“孤城防卫之计,微臣已经穷尽,睢阳是无法保全了。微臣活着不能向陛下复命,死后也要化作厉鬼继续杀贼!”
城陷后,张巡与许远及一众将士尽数被俘。睢阳将士见到张巡后,起立哭泣,身陷绝境的张巡依然保持镇定,他说:“大家镇静,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为国尽忠而死,足以感天动地!”众人都因悲伤而无法仰面正视他。
叛军主将尹子琦对于这位忠贞不屈,让其吃尽苦头的唐军守将,心情非常复杂。他对张巡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何至如此呢?”
张巡大笑道:“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
尹子琦大怒,死到临头,你还嘴硬。他用刀撬开张巡的嘴,结果发现只剩下三、四颗完好的牙齿。
张巡接着骂道:“我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贼,乃是猪狗,怎能长久!”
尹子琦为其气节慑服,想要招降他。部下劝道:“他是谨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军所用?而且此人深谙军事、颇得军心,不可久留。”
尹子琦依然没有放弃招降张巡的意图,他用刀架在张巡脖子上,逼迫其投降。可惜张巡虎目一闭,不为所动。
眼见张巡意志如此坚定,尹子琦又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未应声。张巡疾呼道:“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忠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在家排行第八)
只见南霁云笑着说:“南八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屈身事贼。今能与大人死在一处,也算生平快事!”
尹子奇遍问众人,竟无一人投降。最终下令将张巡、南霁云、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起杀害;将许远押往洛阳听候安庆绪发落(后多次拒绝叛军招降,被害身亡)。
让人扼腕的是,当接到睢阳城危急的军报后,河南节度使张镐即刻率领大军前去救援,并且下令临近的谯郡太守闾丘晓先行发兵前往,结果闾丘晓担心承担睢阳失陷的罪责,拒绝发兵。等到张镐率大军赶到时,睢阳城已经陷落三日,勃然大怒的张镐命人将闾丘晓就地杖杀,以抵其不救睢阳之罪过。
张巡等人固守睢阳城十个多月,保住了广袤的江、淮大地免受战火的荼毒,让唐朝廷能够有充足的赋税招募大军从而逐渐扭转不利的战局。因此张巡等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所取得的功绩可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功勋卓著的名将相媲美。
大文学家韩愈更是在读完《张中丞传后叙》后感叹: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巡曾被朝廷授以御史中丞的官职)
明朝内阁首辅、一代名臣李东阳作诗赞道:“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这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正如那亘古不变的星辰一样,闪耀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天空,是这个民族挺立千秋、不断前行的不朽象征和永恒标志!也成就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体内所蕴含的澎湃的热血、不屈的傲骨和坚强的灵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8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