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隋唐五代 > 正文

李白的一首炫技之作,你读过吗?

李白的一首炫技之作,你读过吗?李白的一首炫技之作,你读过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白和杜甫,唐代诗坛的扛把子。虽然两位是多年好友,但后世却总是忍不住把他们比上一比。1000多年前,白居易写了一篇散文,名字叫《与元九书》,元九就是大诗人元稹。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诗人,一起论了论李白和杜甫谁更牛的问题,得到的结论很一致:杜甫比李白牛。
本来这也没什么,反正当时李、杜都已过世,水平孰高孰低由后世评说。可这胆子不小的诗魔白居易,偏在这篇散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这话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这样:李白虽然是奇才,但他的作品如果按风雅比兴等的要求来看,十首找不出一首好的。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韩愈看不下去了,写了一首《调张籍》,借教训徒弟张籍来讽元稹、白居易之流。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言下之意:你们这些不懂李白的,根本就是愚儿! 因为韩愈的加入,这场争论暂告一个段落。
笔者也是李白的真爱粉,但是千年后,不褒不贬地来看白居易当初批李白诗的这个话,个人觉得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并没有说错。不信?咱们来看看李白的这首诗:,《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约写于公元724年,李白23岁时,当时李白由蜀中乘船而下,准备开始行诗走天涯了。看起来,诗仙当时心情是不错的,这首诗写得明快自然,虽最后一句有思乡的情绪,却不哀也不伤。
但这首七言绝句,懂诗的人都能看出有不少毛病。双声平韵的韵律不完美咱们就不说了,李白的很多诗都存在工整度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首诗通篇都在堆砌。首先是意境上的堆砌,后三句都在写江水,大家看看唐诗中的精品,是很少见这样的诗作的。其次,是地名上的堆砌,全诗28个字共写了渝州、三峡、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一共是5个地名。每一个地点,他都没有细写,只是一笔描过,似流水账一样。
对于此诗堆砌的毛病,我们来看看清代文人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的说法:“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见精严。”这个虽然是对七律的要求,却是王世懋在评价李白这首诗时提到的。除了王世懋之外,王琦对此诗的评价也是:“古今犯者不少,宁尽汰之耶。”,这几位大学者其实都发现了李白这诗是有瑕疵的,但最后这首诗还是成了李白年轻时的封神之作,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表面上李白这诗确实有堆砌的毛病,但却胜在了神龙行空的意境上。这5个地名,李白用山月、秋、影、水、夜色,再加了一点思乡之情,把它们镶嵌在了一起,令整首诗浑然天成。
这样写,既打破了传统写诗的规则,又体现了诗仙对语句控制上的能力,诗仙这其实就是在炫技。年少的他,或许就是想用这样一首不合规矩的诗,告诉世人:我李太白就是这样与众不同!,理解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白居易当年的说法。是的,从对诗作“风雅比兴”等要求来看,李白的很多诗人生工整度欠缺,结构上也乱得很,但若每个人写起诗来都计较那些条条框框,唐诗显然是达不到这样的高峰的。没有李白这种专门“捣乱”的诗人,就没有唐诗的瑰丽多彩,这就是李白对唐诗的意义。也是这首诗,最终能成为千古名作的原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8396.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