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民族是怎样走下马背的

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民族是怎样走下马背的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民族是怎样走下马背的。这是哈萨克族人历史中最新的一页,这一页纸上是一些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它记录着哈萨克族通向未来的脚步。
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民族是怎样走下马背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边缘辽阔的草场上,13岁的哈萨克少年乌森别克策马飞奔,1000米驰骋下来,胯下的枣红马并不十分气喘,优雅地小跑着,背上细密光亮的短毛折射出太阳耀眼的光芒。虽然没拿第一名,少年依然很满足,骑在心爱的马上开心地对记者说,我非常喜欢赛马,两年前就开始参加比赛了。
这是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赴乌拉斯台口岸途中看到的一幕。询问后得知,这是阜康市为参加8月份将在伊犁举行的全疆民族风情运动会而举行的赛马选拔赛。记者看到近千人和数百匹骏马还有百十辆摩托车沿着红旗插成的赛道两边绵延开来。赛道上不时腾起滚滚黄烟,一匹匹各色的骏马载着骑手飙风绝尘而去。在据赛会组织者介绍,比赛的项目分为1000米、3000米、5000米和走马,也就是看哪匹马走得快,不准跑,跟竞走有点象。
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检录处用哈萨克语和汉语招呼着进入起跑线的选手们。随着发令枪响,选手们策马扬鞭,卷起一溜飞尘。
用彩旗标注起来的跑道一圈下来是1000米。1000米、20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竞赛。
几乎每一个参赛小组都有不习惯这种剧烈竞赛的马匹,不是离开跑道,就是进入不了状态,甚至还有一匹马把选手从身上掀下来,绝尘而去,干脆当了“逃兵”。
小学六年级的卡吾和他的爸爸,今天一起早早赶路来到赛场,参加3000米的比赛。爸爸是“教练”,戴着哈萨克小花帽,身体已经发福,挺着个大肚子。他不时提醒儿子比赛中要注意的事项,并且一直牵着马缰绳不离左右,直到发令员喊预备才把缰绳交给儿子。
卡吾一马当先冲出起跑线,前500米还处于领先状态。可是后来好像这匹马缺少后劲,尽管坚持跑完全程,但只拿了个小组第三名。儿子尽了力,可是不免沮丧,爸爸则拍拍儿子的肩膀鼓励他多努力,不要灰心,回去好好练,以后还有机会。
赛马的现场像节日一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除了参赛选手,大部分人是骑着摩托或是乘坐拖拉机和汽车赶来的。很多选手都把自己的“赛马”装扮一新,大约三分之二的马尾巴被编成辫子,还扎上五颜六色的布条条。有些选手还在马头和马脖子上装饰了彩条。
跟平时骑乘不同的是,选手不能用马鞍子,这也是对选手骑技的一个基本要求。记者问一位市文体局的姓宋的同志,为什么选手绝大多数是小学生,他笑着说:孩子身体轻,赛马的负担小,跑得会更快些。
到了北塔山牧场,八一牧场正在庆祝成立50周年。这是从50年代9户外迁到这里的牧民起家的,随后增加到50多户,一直发展到今天的4000多人的大牧场。他们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不是屯垦戍边,而是放牧守边。
就在我们路过的公路两侧,一对对的男女正在冒雨表演“姑娘追”。我们还以为也是选拔赛,一问才知道是庆典的一部分。尽管雨下得很大,可比赛仍照常进行。对于哈萨克牧民来讲,沐浴在珍贵的雨中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草场上跟先前我们在阜康赛场见到的一样,停着很多牧民的卡车、拖拉机、摩托车。其实,平时人们骑马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弃马乘车,马背民族越来越“名不副实”。在赛场我们看到,很多选手和马匹对于比赛比较陌生了。从马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损失,但这反映了一个民族巨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进步。
许多哈萨克族的马上竞技项目现在成了旅游品牌,已经逐渐从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代步工具从马匹变成飞奔的摩托车、汽车,千百年来的马背民族在新世纪正在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8919.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