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白族习俗,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

白族习俗,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白族习俗,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在各家各户满栽满插“关秧门”之后,不少白族村寨里的老人,都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一次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动。
白族习俗,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举行“春社”活动的地方,一般都在位于山头岭角的寺庙溶洞中。
这一天,村寨里一些热心热肠的大姑娘小媳妇赶早市早街,打酒称肉买蔬菜。
早饭后,老人们就相互邀约,走一阵歇一会地上山。到达目的地后,有时一边眺望山下的乡村田野,指指点点,谈谈农事;有时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说古道今,摆龙门阵;有时在草坪上围成一圈,打霸王鞭,唱大本曲;有时吹笛弹弦,合奏洞经音乐……这其间,专门为老人们烧茶水的小青年,频频给老人们端送上一杯杯后劲十足的“雷响茶”,香气飘溢的米花茶。茶好饭熟之后,老人们点着香火,摆好筵席,开始“上祭”,并说上一些诸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民富村安”的吉语颂词。待“田公地母”、“五谷神王”、“六畜大王”这些“土神”们“享祭”过后,老人们才席地而坐,男女“分席”,慢慢吃喝,并用“看鸡头骨”的方式“占岁之丰歉”。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酒足饭饱的老人们取道下山。这时,不少年轻人和少年儿童,特意赶来搀扶家里的老人。其场面情景,就如唐诗《社日》中所描述的那样:“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白族春社祭祀活动,源远流长,并成为农事活动的内容之一。明代大理白族学者杨士云的《栽罢》一诗,也从一个侧面描述了白族春社习俗的场面情景:,栽罢田头脱笠蓑,,浊醪辛苦味偏多。
醉余濯足盈归路,,争唱田家踏踏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192.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