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自成的部队为何能从千余残部发展为百万之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商洛山休整了一段时间,闯王率军出山去会见张献忠,想和他联合,但张献忠疑忌闯王,想吞并闯王的人马,闯王只好率部潜入郧阳山,为了避免被官军和张献忠消灭,将军队化整为零隐藏起来。
朝廷以为闯军已被消灭,令督师杨嗣昌率各省主力围剿张献忠。闯王见中原兵力空虚,即率部疾驰河南。此时河南灾荒严重,朝廷却不断向百姓征粮征响。大地主兼并土地勾结官府,将自己应缴的田赋和税转嫁于中小农户身上。无权无势的小地主大多破产,很多小商贩、手工业者、矿工等纷纷失业,有部分中等地主也破了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闯王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义军每攻破大地主的山寨,立即开仓赈济百姓,并向百姓宣传其“剿兵安民,赈济灾民,打富济贫”的方针。穷苦百姓视之为救星,纷纷响应来投军,部队不到十天即发展到五万人。
这时,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攻打郧阳城、南阳府等地,因为这些地方兵力空虚,多破几座城池以便补给。但闯王目光远大,他深知如果急于攻城,虽然是很容易,但此举会引起朝廷注意,扰动官军来追,义军就有可能不能立脚。而明朝的守土官吏都但求自保,你若不破他的城池,他也不想上奏朝廷。他们只会对上面讲好话,说自己的政绩怎么好,所管地方怎么稳定等假话,反正不危害到他们,他们都懒得去管。因为向朝廷汇报,朝廷就会派官兵过来,官兵经常侵扰百姓,勒索地方政府,这会变成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所以沒什么事都不想官兵过来。而闯王觉得迅速进入河南,号召饥民投军,壮大部队实力方为上策。故义军经过几处城池基本上绕城而过,而事实上闯王判断是对的,兵法上有讲“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一个月的时间,部队发展到十万之众实力大增。此时宋献策和李岩这两位得力谋士来投,宋献策献上“十八子主神器”,即得天下者为“李闯”的意思,闯军号召力迅速扩大,其他义军首领纷纷来投。李岩此时提出“均田免赋”,四处向百姓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义军受到百姓热烈拥护,部队旋即发展到几十万人。
随后,义军破永宁杀万安王,破洛阳杀福王,以福王之财富救济贫民。二位亲王被杀,一直就被蒙在鼓内的崇祯开始觉醒,调集所有军队来剿,但义军已不再是以前被追着打的样子了,现在兵强马壮,实力强大,而明军拥兵的将领都想保存实力,各怀私心。义军三攻开封,并且接连打败了傅宗龙、左良玉、孙传庭,明朝再无能力征讨。义军随即驰骋中原,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年号永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