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古代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 两人之间谁的地位更高

  同样都是皇帝的女儿,格格和公主有何区别,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还珠格格》、《甄嬛传》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古装剧。比如小时候看《还珠格格》,紫薇与小燕子(小燕子与紫薇互换身份)都是金枝玉叶的“格格”,深受乾隆皇帝宠爱。

  长大了才知道,紫薇和小燕子都是皇上的女儿,所以才被称之为“格格”。可是《甄嬛传》,还有《大明宫词》等其它历史古装剧里,又将皇帝的女儿叫做“公主”,亲王的女儿则是“郡主”。

  电视剧毕竟是影视作品,关于历史细节还有待考究。从历史记载的相关内容来看,同样都是皇帝的女儿,那“格格”和“公主”,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郡主又是什么身份?三者之间,谁的地位更高呢?

  先简单介绍下“格格”的由来。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爱新觉罗家族乃关外女真族后裔。清朝前身“后金”,还未入关之前,保留着许多少数部族的习俗,其中就体现在称呼上。

  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又被称之为“国君”,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为“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而“格格”一词,在满语里有着姑娘和大小姐的意思。

  努尔哈赤驾崩后,清太宗皇太极即位,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效仿明制,将自己的女儿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其他贵妃所生之女,及皇后养女统称为“和硕公主”。

  而“格格”一词得以下放,成为王公贵胄之女的称谓。在不少清朝的古装剧中,出身不凡的女子被下人称呼为“格格”,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清八旗满族后裔,清朝初年,许多皇家称谓还保留较为浓厚的满族化风格。

  从皇太极改“公主”和“格格”称谓开始,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都可以称之为“格格”。

  只有皇室所生子女,按照其母亲品级的不同,一般会被封为固伦和硕公主。

  《清稗类钞》:“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若其长女,未得正式之封号者亦罕。

  如此说来,琼瑶阿姨把皇帝的女儿统称为“格格”的说法并不算很准确。至少乾隆时期,紫薇和小燕子应该属于和硕公主的范畴。

  当然,“格格”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比如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曾抚养康熙帝),就被称为“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

  清朝亲王的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清史稿》记载,雍正孝圣宪皇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其余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可称格格。

  历史上也有例外,乾隆的第10个女儿(十公主),虽然只是嫔妃所生,但从小深得乾隆的宠爱。乾隆打破常规,将她封为“固伦公主”。这只是单独个例,并不具备太多参考性。

  说完了“格格”的由来,再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郡主”。“郡主”一词最早诞生于东汉,发展壮大于隋、唐。唐代,太子之女会被封为“郡主”,《唐六典》中就有明确记载。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到了宋代,除了皇太子与亲王的女儿会被封为“郡主”之外,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良之后,也可以破例被封为“郡主”。

  唐朝覆灭,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宋朝积贫积弱,具有先天的地理劣势,赵家皇帝多用这些虚名拉拢有功之臣。宋朝历史上,有不少边关将领的女儿,都被中央朝廷封为“郡主”。

  电视剧《知否》中,有个“平宁郡主”。虽说在历史上,并没有平宁郡主的原型,应该是虚构角色,但这样的角色安排也符合历史的大环境。

  到了明朝,“郡主”大多指的是亲王之女。清朝承袭明制,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顺治皇帝再次明确,亲王之女为和硕格格,“郡主”。世子及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如此说来,“郡主”一词始于东汉,发源于唐宋,直至明清,大多是亲王和功臣之后的专属称谓,地位也是非贵即富。

  前文我们简单提到,清太宗皇太极把皇帝亲生女儿称为“公主”,“格格”一词从清朝皇室淡出。顺治皇帝福临即位后,为了区分“公主”级别,又对其进行更详细的划分。比如皇后与皇帝所生的女儿,被册封为固伦公主,其他贵妃嫔妃所生之女,被称为和硕公主。

  为了联姻需要,或皇帝宠爱某个女儿,有时也会把其他宗室,妃嫔之女进封为固伦公主。这就好比唐朝时期,文成、金城公主本是宗室之女(与皇帝没有多少血缘,属于家族旁支子女)。出于政治联姻需求,将她们破例册封为“公主”,远嫁塞北。

  清朝也有这样的先例,前文提到的固伦和孝公主,亦为乾隆最钟爱的第十女,理应被册封为和硕公主。没办法,谁让乾隆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便破例册封她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和珅儿子丰绅殷德

  整个清朝290多年历史中,除了固伦和孝公主之外,还有清朝末年,咸丰帝的异母弟弟,恭亲王奕訢的长女,也被破例册封为荣寿固伦公主。

  除了这两个特例,固伦公主乃皇后所生之女,地位极为尊贵,相当于和硕亲王。和硕公主相当于和硕亲王世子,品级要比固伦公主低。再从字面意思来看,固伦在满语中代表的是国家,而和硕则是地方。

  另外,固伦公主的服饰要比和硕公主贵气,固伦公主可以使用金黄色为服饰点缀,二者的朝冠、服饰,都有很大不同。

  介绍完了“格格”、“郡主”和“公主”这三个称谓的由来,相信大家应该会对这三者之间,谁的地位更高,有了简单的了解。

  直白点来说,“公主”乃皇室近亲所生之女,属于金枝玉叶,“郡主”泛指亲王女儿,“格格”则是在清朝才有的特殊称谓。

  只是随着朝代不同,当权者的思想,包括所遵循习俗差异,连带着“郡主”、“公主”、“格格”这三种称谓,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皇帝和亲王是整个国家最为尊贵的贵胄,所生之女必定和普通人有所区别。因此,统治者们才会人为创造出这些专属称谓,用来彰显皇家地位的尊贵。

  “格格”也好,“公主”也罢,都是封建时期的特殊产物,代表着不同时代环境发展与文化模式的多彩。这些虽是封建糟粕,但也成为了华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于《还珠格格》、《甄嬛传》、《大明宫词》那些古装剧里,对“格格”、“公主”、“郡主”的称谓,也有些混淆视听,不符合历史的相关记载。

  所以大家今后看古装剧时,千万不要过分相信剧情。要弄清这些古装剧背后的由来,还是要从正史当中寻找答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3603.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