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可卿婚内给贾蓉戴绿帽子,贾蓉是怎么报复回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宁荣两府,美丽的女子多了去,但若是要在这些美丽的女子中分出个伯仲,相信秦可卿还是可以稳坐榜首的。
秦可卿前半生的身世可以说并不好,自打嫁到宁国府后,开始了享福的少奶奶生涯。在秦可卿和王熙凤的聊天中,发现她对自己和贾蓉的婚姻状态很是满意,夫妻感情是你敬我,我敬你,几乎不吵嘴。
秦可卿除了在和贾蓉的夫妻关系处理上比较完美外,和宁国府其他人的相处也是非常愉快,婆婆尤氏还当着外人的面提及秦可卿的难得,脾气好,模样好,人品也是响当当。
秦可卿不仅得到宁荣两府很多人上层人员的赏识和认可,更是在对待下人也是温柔有礼,深得人心。
饶是这么好的秦可卿,却终究免不了早早的香消玉殒,一个绝代佳人就这样没了,当真是可惜可叹。
面对秦可卿的死,不仅宁国府的下人们很是疑惑,宁国府的主要成员也是相当疑惑的,但只有一个人应该不会疑惑,那就是秦可卿的丈夫贾蓉。
贾蓉作为贾珍的独子,以后就是顺理成章的继承宁国府的一切,还拥有秦可卿这个如花似玉的大美女子做老婆,贾蓉的日子可以说过得如神仙一般。
这是外人看到的贾蓉应该有的生活样子,可事实上贾蓉的真实生活却有点偏离轨道,他是宁国府的少爷没错,有秦可卿这个美女老婆也是没错,错的就是贾蓉的生存体系。
贾蓉虽然是宁国府的正经接班人,可是却始终活在现任宁国府接班人贾珍的影响下,作为贾珍的儿子,贾蓉其实被消磨很多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贾蓉活得有点像行走的傀儡。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贾蓉一味喝酒取乐,各种风花雪月,但在面对秦可卿这个美女老婆,却变得有点异常,如秦可卿说的,他们的婚姻状态是你敬我,我敬你。
一个敬字就可以看出贾蓉和秦可卿这对夫妻的真正恩爱程度还是有点考究的,正常的夫妻关系都是情投意合,甜甜蜜蜜,需要互相表达敬意的夫妻关系就缺了点亲昵。
在贾蓉和秦可卿的夫妻关系中,促使夫妻恩爱的一大突破点就是贾蓉,丈夫的主动宠爱才会让夫妻感情更加和睦,而贾蓉却偏偏没有走出这一步。
贾蓉之所以始终和秦可卿保持夫妻关系相对冷淡的原因其实很大部分都是来自贾珍,他的亲生父亲。
贾珍作为宁国府的现任加班人,在宁国府是说一不二的,包括他想做的每件事,比如他看上了秦可卿这个儿媳妇。
贾珍看上秦可卿之后,就想法设法,各种威逼利诱,很快就把秦可卿占为己有,秦可卿婚内发生给贾蓉戴绿帽子事件后,贾珍是各种毫不在乎,而秦可卿和贾蓉则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
秦可卿在被贾珍霸占后受到的伤害可以说是最大的,原本秦可卿可以过她的美好的少奶奶生活,以后生个孩子,就这样幸福的过一辈子,可现在被贾珍霸占后,秦可卿的生活都被改变了。
如何面对自己的老公贾蓉,如何面对疼爱自己的婆婆尤氏,更主要的是如何面对那个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公公贾珍,秦可卿陷入了严重的思想负担中,很快就一病不起。
秦可卿的病请了很多的大夫来看,但是没人看懂到底是喜还是病,就这样一直拖着,直到贾珍求冯紫英帮着介绍一个大夫诊断后,才确定是病,不是喜。
贾蓉在领大夫去给秦可卿诊治时,在诊治前特意给大夫提及,让大夫看下脉细可治不可治,好让家父母放心。
贾蓉这句话其实非常明白的挑出一个事情,秦可卿的可治不可治,更多的是给贾珍和尤氏一个交代,并没有对秦可卿本人做出一定的关心。
作为夫妻,贾蓉甚至在秦可卿生病的时候,还各种寻欢取乐,并没有对秦可卿的病情上心,更是对大夫交代,看清秦可卿到底是可治还是不可治,无非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他对秦可卿已经不关心了。
贾蓉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其实非常充足,他在报复,报复秦可卿和贾珍,秦可卿婚内给他带绿帽子,他要报复,贾珍霸占他的媳妇,他也要报复。
贾蓉对秦可卿的报复方式就是冷处理,不用心,即使请来神医,在秦可卿面前,他还特意提到秦可卿的病是可治还是不可治,主要是为了让家父母放心,而不是为了秦可卿的身体健康操心。
贾蓉对贾珍的报复就是无声的把秦可卿给逼死,知道秦可卿是个心细的人,一件事情都可以琢磨好久,无声的抗议就足以让秦可卿艰难度日,早早的香消玉殒,没有了秦可卿,贾珍就再也得不到秦可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