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花袭人为何对王夫人安排自己成为实习姨娘怀恨在心?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得到王夫人提拔的花袭人却对她怀恨在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荣国府,职位的晋升等级都是有规矩可循的,从丫头到通房丫头,再到姨娘,那都是一步一个坑走出来的。

  按照这个规矩走出来的有赵姨娘,还有周姨娘,还有一直没混上姨娘位置的平儿。如今,这个规矩被打破了,打破规矩的人就是王夫人。

  王夫人对于这个姨娘晋升制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看法,认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采取特殊方式去提拔,比如她想提拔花袭人。

  王夫人为何会突然看重花袭人并且用心提拔她呢?这里有很大原因都在于花袭人,在贾宝玉被贾政暴打之后,花袭人在王夫人面前很是张扬的露面一回。

  花袭人特意选择了在王夫人打发人来询问贾宝玉伤情时,自己去王夫人屋里汇报工作情况。花袭人此举,也是情有可原,贾宝玉被打伤后,花袭人可是贴身伺候在旁,对贾宝玉的恢复情况最有话语权。

  花袭人自王夫人面前除了汇报贾宝玉的伤情恢复情况外,还特意提及一事,希望王夫人尽早把贾宝玉挪出大观园,到外头书房去认真攻读。

  花袭人如此一说,把王夫人的神经都给紧绷起来,生怕贾宝玉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花袭人赶紧劝解,说只是因着年纪越来越大了,贾宝玉的学业才是生活的重心。

  花袭人如此和王夫人进行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沟通后,王夫人心里立马对花袭人的好感上升到一定等级,认定花袭人是个好的,当场就给花袭人许诺了,好好服侍贾宝玉,以后的好日子都在等着她。

  王夫人这句话里隐藏在意思就是,花袭人以后的奔头就是贾宝玉的姨娘了,王夫人给花袭人的这粒定心丸,花袭人吃下了。

  王夫人除了给花袭人许诺外,还在实际行动也表示了,先是让人给花袭人送菜,指名给她的,还不用她去磕头。

  更是在之后找了机会,特意把花袭人喊过去,说明了情况,把花袭人本在贾母屋里的编制给取消了,至于花袭人编制在哪,这没有明确说明。其次,给了花袭人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姨娘月例,银子从王夫人的月例里出。

  花袭人从王夫人那边得到正式任命后,她就成了贾宝玉的实习姨娘,这个实习姨娘是王夫人定的。花袭人得到如此殊荣后,还是选择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告诉了贾宝玉这个消息。

  贾宝玉听到后很是高兴,这样以后花袭人就不会有什么家里人来赎走的事情发生,他们能长长久久的在一起了,花袭人再也走不了了。

  听完贾宝玉的内心说法后,花袭人冷笑着说,自己以后是属于王夫人管的,以后想走,直接告诉王夫人一声就行了,更和贾宝玉没任何一点关系了。

  从花袭人得到王夫人亲自任命为贾宝玉的实习姨娘,到她对贾宝玉的冷笑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花袭人对王夫人安排自己成为实习姨娘,其实并不高兴,反而有点怀恨在心。

  花袭人为何会如此忘恩负义呢?对一个刚刚给她恩赏提拔的主子竟然有这样的想法,真真是千不该万不该。

  花袭人对王夫人的怀恨在心,其实根源都在于一个实习。花袭人的姨娘位置是实习的,是王夫人自己定的,还是不能公开的秘密。

  花袭人在怡红院争强好胜的,无非就是想混上姨娘的位置,如此银子是拿的姨娘的月例,可名号上却是不能公开的。

  好脸面的花袭人心里有很多不忿,认为王夫人既然认定她的能力,肯定她的优点,那就应该名正言顺的给她一个姨娘的名号,无需这样偷偷摸摸的。

  因为王夫人安排的这个实习姨娘,变相的把花袭人推向了怡红院其他丫头的对立面,倘若是名正言顺的姨娘,其他丫头们的嘴也不敢有什么说的,如今一个实习姨娘,却让太多人有话柄。

  只因王夫人没能让花袭人这个实习姨娘直接变成姨娘,使得花袭人的编制没了,在怡红院也是生活得水深火热,背过身看不见的地方都是对她的不满和嫉妒,还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否定,使得花袭人一步步对王夫人的这个举动不满,积压太久就会变成恨。

  花袭人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对王夫人从感恩到怀恨在心,一步步都风霜夹雪,一步步都心如刀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6956.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