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杂谈 > 正文

作为东吴大都督,周瑜在三国正史上是什么形象?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上的周瑜到底什么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周瑜生于熹平四年(175年),出身庐江周氏,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曾任太尉之侄,其父周异则曾任洛阳令。《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有载,“瑜长壮有姿貌”,因兴趣相投,自幼便与随父迁居庐江舒县的孙策交好,出身优渥的他,不仅将家里的部分住宅让给了孙策,还经常资助其钱财。

  兴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叔父周尚,而脱离袁术的孙策恰好率军到达历阳,得知周瑜在丹阳后便写信给他,周瑜遂带着军队粮草支援周瑜,并跟随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后又渡江击败笮融、薛礼,逼走刘繇,后孙策独自率军攻打吴郡、会稽等地,周瑜则率部返回丹阳。

  不久后,袁术派堂弟袁胤出任丹阳太守,周瑜便与周尚来到寿春,袁术想要招揽周瑜,但周瑜认为袁术不是明主,因此只请求担任居巢县长,时刻准备返回江东。在任期间,周瑜还结识了鲁肃,后与鲁肃一同回到吴郡投奔孙策。

  孙策对于周瑜的到来极为高兴,当即授其为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当时,由于周家在庐江一带声名卓著,因此孙策命周瑜出守牛渚,后又兼任春谷长。

  建安四年(199年),周瑜被孙策升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其一同进攻荆州,同年十二月攻破宛城,于此获得大乔小乔,二人分别娶之。之后,在攻破寻阳、平定豫章、庐陵之后,周瑜奉命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承袭其位,率军返回奔丧的周瑜被任命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同主持军政大事。自此之后,周瑜尽心辅佐孙权,不仅劝说孙权拒绝向曹操送质子,而且拒绝了曹操的招揽,还建议孙权应该多笼络人才,并向其推荐了鲁肃。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兵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黄祖部将甘宁来降,周瑜认为甘宁是个人才,于是向孙权予以推荐。两年后,周瑜担任前部大督率军讨伐黄祖,攻陷夏口,杀死黄祖。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并写信给孙权要求东吴投降,在东吴朝堂争执不下之际,正是周瑜为孙权全面分析了局势,坚定了孙权抵抗之心。之后,孙权任命周瑜为主帅,程普为副,率兵迎战曹操。

  “赤壁之战”中,面对曹操水陆大军,周瑜先是率东吴水军击败曹操水军,迫使曹操将军队集中于北岸乌林一侧,之后又采纳黄盖的火攻之计,大败曹军。曹操在瘟疫与兵败的双重打击下,最终被迫放弃南下攻打东吴的计划。

  之后,周瑜又和程普率军,与曹操麾下大将曹仁围绕南郡展开争夺。此战中,亲自骑马督战的周瑜,被飞箭射中右肋,即便如此在曹仁挥军来攻时,周瑜仍然带伤起身,巡视各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双方激战一年,曹仁最终弃城而走,周瑜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

  赤壁之战后,周瑜先是提议软禁刘备,但孙权认为曹操仍是威胁,且刘备难以控制,认为还是应该联刘抗曹,因而并未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的战略,被孙权所采纳。然而,还不等这个战略实施,周瑜便在返回驻地的途中,于巴丘身染重疾,不幸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太大,导致很多人对于周瑜的印象仅停留在“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层面,从而认为周瑜虽然颇有才能,但却气量狭小。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不心胸狭隘,反而堪称器量广大。

  出自庐江周氏的周瑜,不仅出身较高,而且算的上是年少成名,二十四岁时便已经名满江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便说“吴中皆呼为周郎”。周瑜从年少时起便位居高位,如果他真的气量狭小,又岂能服众,怎会取得如此成就。

  《江表传》有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从这段记载来看,孙坚时期的老将程普,仗着自己年长资历老,对于年纪轻轻就位居高位的周瑜极为不服,多次对周瑜出言不逊,而周瑜却始终没有予以计较,后来成功折服了程普,这岂是气量狭小之人的表现?

  历史上,无论是上级、僚属,甚至是敌人,对于周瑜的评价其实都很高,例如孙策称其“吾得卿,谐也”,孙权则说“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刘备称其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蒋干则说“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诸葛瑾、步骘亦言“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王朗称其“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与此同时,周瑜堪称多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外,他还极为精通音律,当时便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可以说,在当时的江东地区,周瑜可以说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几乎征服了所有人,这样的人又岂会气量狭小?

  作为东吴大将,周瑜的历史形象其实与《三国演义》截然不同,在正史中周瑜的评价极高,即便是在三国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周瑜的评价也多为正面,甚至被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抬高诸葛亮,才对周瑜的形象加以改造,一方面给周瑜加戏,例如将孙策擒太史慈之功给了周瑜,将孙静击破王司徒之功也给了周瑜等,同时又以说周瑜嫉妒诸葛亮才能,最终被诸葛亮气死,导致周瑜沦为了神化诸葛亮的“工具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历史百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admi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lishibk.com/post/97719.html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